• kǒu
  • méi
  • zhē
  • lá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kǒu méi zhē lán

成语解释:指说话没任何顾忌,信口胡言

成语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小孩儿家口没遮拦,一迷的将言语摧残。”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说话

繁体字形:口没遮拦

英文翻译:The mouth is open

口没遮拦的意思

口:1.嘴。2.出入通过的地方:门口。海口。3.特指港口。也特指长城的关口:转口。出口转内销。口外。古北口。4.行业;系统;专业方向:对口支援。文教口。专业不对口。5.容器与外面相通的部位:碗口儿。瓶子口儿。6.指人口:户口。拖家带口。7.指口味:口重。8.破裂的地方:裂口。疮口。9.刀剑等的锋刃:刀卷口了。10.骡、马、驴等的年龄(因可以由牙齿的状况判断):这匹马六岁口。11.量词。用于人,也用于某些家畜或器物:三口人。一口猪。两口缸。

没:[méi]1.无;没有:屋里没人。我没铅笔。2.副词。未;未曾:没红。没来过。[mò]1.沉下去:沉没。淹没。2.漫过;高过:水深没顶。积雪没膝。3.隐藏:出没无常。4.把财物充公:没收。5.完了;终结:没世(终身)。没齿(一辈子)。6.同“”:病没。

遮:1.一物体处在另一物体的某一方位,使后者不显露:山高遮不住太阳。2.拦住:横遮竖拦。3.掩盖:遮丑。遮人耳目。遮不住内心的喜悦。

拦:1.不让通过;阻挡:前面有一道河拦住了去路。你愿意去就去吧,家里决不拦你。他刚要说话,被他哥哥拦回去了。2.当;正对着(某个部位):拦头一棍。拦腰斩断。

成语评论

口没遮拦”这个词儿大家肯定都听过,但它到底会在生活中怎么体现呢?比如同事A当着全部门的面说:“小李这方案写得像小学生作业”,结果小李脸都绿了——这就是典型的“不过脑子式发言”。为什么明明可以私下沟通的话非要当众拆台?因为有些人觉得“直率”等于“真实”,却没意识到刀子嘴也能伤人。

有人可能会问:“心直口快不是优点吗?”这得看场合。朋友聚会时你突然来一句“你这衣服显胖”,就算说的是事实,也容易让气氛瞬间凝固。就像上周同学会上,老王指着小张新染的紫头发说“看着像中毒了”,全场安静得能听见针掉地上。这时候的“直爽”已经变成关系的腐蚀剂了。

家庭场景里更明显。我妈总爱说:“你看看人家孩子都考上公务员了”,虽然本意是激励,但每次听到这种比较,我反而更想躺平。换个方式说“最近工作有没有什么新计划?”,是不是更容易让人接受?我发现,真正有效的沟通不是把话憋着不说,而是给真话包层糖衣。

有个有趣的现象:那些标榜“我这人说话直你别介意”的,往往就是最常得罪人的。就像邻居张姐,总爱在小区群里点评别家孩子的考试成绩,美其名曰“关心”,其实早被十几个邻居悄悄拉黑了。这说明什么问题?口无遮拦的本质不是性格直爽,而是缺乏换位思考的能力。

我倒觉得,现代人要学会在真诚和分寸之间走钢丝。上周帮同事改PPT,原本想说“你这配色看得人眼瞎”,最后改成“试试把主色调调成深海蓝会不会更商务?”结果对方特别感激。你看,把批评裹着建议的外衣,既表达了观点又留住了情面,这才是成年人的说话艺术。

下次想脱口而出时,不妨让话在舌尖转三圈。毕竟我们说话不是为了显摆自己的直率,而是为了真正把信息传递到位。就像炒菜要掌握火候,该大火爆炒时别温吞,该小火慢炖时也别猛烧,关键得看食材是什么——对人说话也是这个理儿。

口没遮拦的造句

  1. 造句 少给老子装怂!再敢口没遮拦没上没下的,看老子怎么收拾你!
  2. 造句 一时激动,也开始口没遮拦起来。
  3. 造句 秦洛和叶玉环对这口没遮拦的英国老混蛋毫无办法,只能相视苦笑。
  4. 造句 灭我们王家?真是小孩子口没遮拦。
  5. 造句 菲琳有些脸红,这妹妹真的是口没遮拦,什么话都敢说,什么妻子,他连一句情话都没对她说过,也没说过要娶她,她算哪门子妻子啊。
  6. 造句 哎,你这丫头,口没遮拦的,要是被轩哥听到,他非跟你急。
  7. 造句 这丫头,还真是胆大包天,口没遮拦,却也都很佩服她的勇气,心里面反而对她更是疼爱。
  8. 造句 猛虎社的成员,口没遮拦,出言讥讽。
  9. 造句 ’这时琴儿便想说话,喜幸侍剑拦住了她,才没有口没遮拦。
  10. 造句 刚到华山山门前,五个人觉得,已经到自己门派了,于是说话就有些口没遮拦,行路间,也多见了放荡嚣张。

"口没遮拦"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