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kǒu fù zhī lěi
成语解释:口腹:指饮食;累:连累。指因为饮食而受到牵累。
成语出处:汉·班固《东观汉记·闵贡》:“仲叔怪而问之,知,乃叹曰:‘闵仲叔岂以口腹累安邑邪?’遂去,客沛。”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口腹之纍
英文翻译:Fatigue of the stomach and mouth
口:1.嘴。2.出入通过的地方:门口。海口。3.特指港口。也特指长城的关口:转口。出口转内销。口外。古北口。4.行业;系统;专业方向:对口支援。文教口。专业不对口。5.容器与外面相通的部位:碗口儿。瓶子口儿。6.指人口:户口。拖家带口。7.指口味:口重。8.破裂的地方:裂口。疮口。9.刀剑等的锋刃:刀卷口了。10.骡、马、驴等的年龄(因可以由牙齿的状况判断):这匹马六岁口。11.量词。用于人,也用于某些家畜或器物:三口人。一口猪。两口缸。
腹:1.指内心:腹案。腹议。2.指鼎、瓶子等器物的中空而凸出的部分:壶腹。瓶腹。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累:[lèi]1.疲乏,过劳:劳累。累乏。2.使疲劳:病刚好,别再累着。[lěi]1.连续,重叠,堆积:累计。累日。累积。累累。日积月累。连篇累牍。2.照原数目多少而递增:累进税。3.连及,连带:累及。牵累。拖累。[léi]1.〔累累〕a.连续成串,如“果实累累”;b.颓丧的样子,如“累累若丧家之犬”。2.〔累赘〕a.多余,不简洁,如“文字累赘”;b.使人感到多余或麻烦的事物,如“负重登高,不胜累赘”(“赘”均读轻声)。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明明肚子不饿,却因为朋友聚餐不得不大吃大喝,结果胃胀得难受?这就是典型的“口腹之累”。这个成语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在饮食选择上的身不由己。
举个真实的例子:小李为了维系客户关系,三个月吃遍了城里的高档餐厅,体检时发现了脂肪肝。他自己苦笑着说:“这真是吃出来的职业病。”当我们把饮食当作达成目的的工具时,美味就变成了负担。
有人可能会问:口腹之累的核心问题到底是什么?其实关键在于“被动选择”。就像春节串亲戚时,明明已经吃饱,还要硬塞下长辈夹的菜;公司聚餐明明想回家休息,却不得不陪着领导喝酒应酬。这些场景里,食物早已超越了充饥的本质功能。
我观察到个有趣现象:外卖App里的“商务套餐”销量特别高。这些标着“4-6人份”的套餐,常常被用来应付突如其来的访客。有位创业者告诉我:“现在看见龙虾就反胃,但合作方就认这个排场。”这种饮食异化现象,正成为现代社交的隐形成本。
换个角度看,口腹之累也藏着转机。认识位营养师朋友,她给企业设计“健康茶歇方案”,用坚果水果代替传统糕点,既维持了社交功能,又减轻了身体负担。这让我想到:或许我们可以重新定义饮食社交的规则,让口腹之累变成口腹之乐。
有个值得注意的趋势: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带着保温饭盒参加聚会。他们不是吝啬,而是想掌握饮食主动权。就像小王说的:“我带的家常菜,反而成了聚会焦点。”这种转变说明,破除饮食困局的关键,在于找回对食物的主导权。
面对口腹之累,或许我们该学学苏州人的“蜻蜓点水”——宴席上每道菜只尝一口,既顾全礼节又不伤身。饮食本应是生活的点缀,别让它变成压在身上的磨盘。下次遇到非吃不可的场合,不妨试试笑着摆手:“心意领了,咱们聊聊天更尽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