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kǒu jiǎng zhǐ huà
成语解释:一面讲一面用手势帮助表达意思。
成语出处: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形容详细地解说
繁体字形:口講指畫
英文翻译:the mouth speaking and fingers sketching -- explain by means of illustration or gesticulation
口:1.嘴。2.出入通过的地方:门口。海口。3.特指港口。也特指长城的关口:转口。出口转内销。口外。古北口。4.行业;系统;专业方向:对口支援。文教口。专业不对口。5.容器与外面相通的部位:碗口儿。瓶子口儿。6.指人口:户口。拖家带口。7.指口味:口重。8.破裂的地方:裂口。疮口。9.刀剑等的锋刃:刀卷口了。10.骡、马、驴等的年龄(因可以由牙齿的状况判断):这匹马六岁口。11.量词。用于人,也用于某些家畜或器物:三口人。一口猪。两口缸。
讲:1.说:讲故事。2.解释;论述:讲明。讲课。这是一本讲语法的著作。3.商量;商谈:讲价。讲和。4.讲求;注重:讲卫生。讲政策。5.就某方面说:讲念书他不行,讲干活可是一把手。6.古又同“斠()(jiào)”。
指:1.手指头:食指。五指。屈指。首屈一指。2.一个手指头的宽度叫“一指”,用来计算深浅宽窄等:下了三指雨。这双鞋大了一指。两指宽的纸条。3.(手指头、物体尖端)对着;向着:用手一指。时针正指十二点。4.(头发)直立:发指。5.指点:指导。指示。指出正确方向。有问题请您指出来。6.意思上指着:这不是指你说的,是指他的。7.指望;依靠:指靠。单指着一个人是不能把事情做好的。
画:1.用笔或类似笔的东西做出图形:画山水。画人像。画画儿。2.画成的艺术品:年画。壁画。油画。风景画。一幅(张)画儿。3.用画儿装饰的:画屏。画堂。画栋雕梁。4.姓。5.用笔或类似笔的东西做出线或作为标记的文字:画线。画押。画到。画十字。6.汉字的一笔叫一画:笔画。“天”字四画。7.汉字的一横叫一画。
“口讲指画”这个成语到底怎么用?简单来说,就是一边用嘴巴说,一边用手比划,形容人讲得生动形象。比如:“老师站在讲台上,口讲指画地解释火山喷发的原理,粉笔灰都沾到袖子上了,但学生们听得眼睛发亮。”你看,这个画面是不是一下子让人联想到课堂上的真实场景?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要用“口讲指画”而不是直接说“详细讲解”?这里的关键在于肢体动作带来的感染力。举个例子,导游在介绍古建筑时,如果只是念稿子,游客可能转头就忘;但如果他手指屋檐、模仿飞檐走兽的动作,甚至踮脚比划柱子的高度,游客立马会觉得“这故事活过来了”。这种动态的沟通方式,比单纯的语言更有记忆点。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疑惑:现代社会都用PPT和视频了,还需要“口讲指画”吗?其实技术越发达,人与人的真实互动反而越珍贵。就像直播带货的主播,他们为什么总要拿起产品转着圈展示?这就是现代版的“口讲指画”——通过语言和动作的配合,让观众隔着屏幕也能感受到温度。
个人认为,这个成语最妙的地方在于它揭示了沟通的本质:信息传递不是单向输出,而是需要调动多重感官。试想教孩子系鞋带,如果家长只是口头说“左边绕一圈”,孩子可能懵懵懂懂;但如果边说边示范,甚至握着孩子的手一起操作,学习效率就会翻倍。这种互动性,正是“口讲指画”超越时代的意义。
再举个反例:公司开会时,如果领导全程盯着投影仪念数据,台下同事可能已经开始刷手机;但当他走到白板前,边画流程图边解释业务逻辑,会议室里的注意力就会重新凝聚。可见,肢体语言与口头表达的结合,就像咖啡加奶泡,能让人更容易“吸收”信息。
说到底,“口讲指画”不仅是种表达技巧,更是一种共情能力。它要求讲述者跳出自我视角,想象听众需要什么维度的信息,再用最直观的方式呈现。下次遇到需要说服别人的场合,不妨试试这个古老却永不过时的方法——毕竟,人类从壁画时代开始,就懂得用手势讲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