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ǔ yǔ cháng yán
成语解释:常言:习惯常说的话,如谚语、格言等。指流传时间久远,人们常说的话
成语出处: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三折:“正按着陈婆婆古语常言。”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语言等
繁体字形:古語常言
英文翻译:An old saying
古:1.古代(跟“今”相对):远古。厚今薄古。2.经历多年的:古画。古城。这座庙古得很。3.具有古代风格的:古拙。古朴。4.真挚纯朴:人心不古。5.古体诗:五古。七古。6.姓。
语:[yǔ]1.话:语言。语音。汉语。外语。成语。千言万语。2.说:细语。低语。不言不语。默默不语。3.谚语;成语:语云,“不入虎穴,焉得虎子。”4.代替语言表示意思的动作或方式:手语。旗语。灯语。5.姓。[yù]告诉:不以语人。
常:1.一般;普通;平常:常人。常识。常态。2.不变的;固定的:常数。冬夏常青。3.时常;常常:常来常往。我们常见面。4.指伦常:三纲五常。5.姓。
言:1.话:言语。语言。格言。诺言。发言。有言在先。言外之意。2.说:言之有理。畅所欲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3.汉语的一个字叫一言:五言诗。万言书。全书近二十万言。4.姓。
成语"亡羊补牢"常被用来形容事后补救的行为,但为什么古人认为"补牢"比"懊悔"更重要呢?
春秋时期有位牧羊人,羊圈破损导致羊群走失。邻居劝他立即修补,他却说:"羊都丢了,修圈何用?"结果第二夜又有羊逃脱。这个典故揭示:损失发生时,及时止损往往比追悔更有价值。就像现代人发现账户被盗,第一时间挂失银行卡远比计算已损失金额更有意义。
"塞翁失马"的故事常被误解为消极认命,实则传递着怎样的智慧?
边塞老人丢失马匹,众人惋惜时他说"未必是祸",后来马带回胡地骏马;儿子坠马致残,众人同情时他说"未必是福",结果战争爆发健全青年都被征召。这个循环告诉我们:福祸本无常,重要的是保持观察的耐心。这让我联想到现代创业者面对市场波动时,既不过分悲观也不盲目乐观的清醒态度。
为什么"画蛇添足"会成为警示过度作为的经典案例?
战国时期比赛画蛇,先完成者得意忘形给蛇添足,反被判定为错误。这个成语提醒我们:完成目标后刻意炫技可能适得其反。就像当代设计师完成方案后,若为展示技巧强行添加冗余功能,往往会破坏产品核心价值。我曾在项目收尾阶段多次克制"再优化一下"的冲动,反而保障了项目按时交付。
"水到渠成"与"守株待兔"都强调自然规律,二者本质区别何在?
前者强调前期充分准备后的自然收获,如同农民修好水渠后的灌溉;后者则警示消极等待机遇的惰性思维。这让我想到现代职业发展:持续积累专业技能是"修渠",而频繁跳槽期待机遇则近乎"守株"。真正的事业突破,往往发生在专业积累与时代机遇的交叉点上。
这些流传千年的语言结晶,就像经过时间打磨的多棱镜。当我们用现代思维重新折射时,会发现其中蕴含的智慧光芒始终鲜活。或许下次面临选择时,某个成语的现代解读会突然跃入脑海,为我们提供跨越时空的思考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