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hēn
  • zhuó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jù zhēn zì zhuó

成语解释:指写文章或说话时慎重细致,一字一句地推敲琢磨。

成语出处: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第一卷:“宋儒积一生精力,字斟句酌,亦断非汉儒所及。”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指逐句逐字仔细推敲

繁体字形:句斟字酌

英文翻译:Careful consideration of words

句斟字酌的意思

句:[jù]1.句子:语句。词句。造句。2.用于语言:三句话不离本行。写了两句诗。[gōu]高句丽(Gāogōulí),古族名,古国名。也作高句骊。又人名用字,春秋时越国国王勾践也作句践。

斟:往杯子或碗里倒(酒、茶):自斟自饮。斟了满满一杯酒。

字:1.文字:汉字。识字。字体。字义。常用字。2.(字儿)字音:咬字儿。字正腔圆。他说话字字清楚。3.字体:篆字。柳字。宋体字。美术字。4.书法作品:字画。一幅字。5.字眼;词:他说行,谁还敢说半个“不”字。6.字据:立字。收到款子,写个字儿给他。7.根据人名中的字义,另取的别名叫“字”:岳飞字鹏举。曾巩字子固。8.俗指电表、水表等指示的数量:这个月电表走了50个字,水表走了20个字。9.许配:待字。10.姓。

酌:1.倒酒;喝酒:对酌。自斟自酌。2.酒饭:便酌。3.考虑;商量:酌加修改。

成语评论

句斟字酌”常用来形容人说话或写作时反复推敲用词。比如一位作家修改手稿时,把“天空很蓝”改成“穹顶浸透克莱因蓝的颜料”,朋友打趣道:“你这属于句斟字酌到强迫症了吧?”作家却笑着解释:“每个字都是情绪的开关,马虎不得。”

有人问:生活中需要这么较真吗?其实关键看场景。假设你要给客户发项目方案,把“可能提升效率”改为“预计节省30%人力成本”,前者像模糊猜测,后者则是精准承诺——这种场合的句斟字酌,往往决定着合作能否达成。

我观察到现代人越来越依赖快捷表达,却常为此付出代价。上周邻居因短信里“晚上见”没加具体时间,害朋友在咖啡厅空等两小时。若当时多打“19:30”四个字符,就能避免误会。这让我想起老编辑常说的话:“含糊其辞省下的时间,往往会在补救错误时加倍奉还。”

语言学家做过有趣实验:将“请勿践踏草坪”换成“小花在睡觉呀”,后者违规率下降62%。可见句斟字酌不是咬文嚼字,而是让信息以最合适的方式抵达对方。就像裁缝量体裁衣,关键不在布料多昂贵,而在尺寸是否妥帖合身。

下次写生日贺卡时,试着把“祝你快乐”扩展成“愿烘焙咖啡的香气常伴你的周末清晨”。当收件人闻到这段话里的生活气息,或许会比看到千篇一律的祝福更暖心。毕竟在这个复制粘贴的时代,真诚的句斟字酌本身就是份礼物。

句斟字酌的造句

  1. 造句 他说话从不随随便便,而是句斟字酌。
  2. 造句 我们应虚心听别人指出自己的不足,绝不要句斟字酌,更不应打击报复。
  3. 造句 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他句斟字酌,声音低沉。
  4. 造句 句斟字酌费吟哦,索咏编题亦太多。
  5. 造句 花时间花力气句斟字酌搞的东西不如不知是人是狗的虚拟ID编的似谣言似小说的段子有影响,有病再写。
  6. 造句 “昔日工作需要,剪辑报纸参考;句斟字酌细推敲,帮助工作不少。
  7. 造句 我有一个文学观念是追求‘速朽’,只要把道理说清,我就不再句斟字酌,也不管它是否会成为经典。
  8. 造句 在文章框架及词句应用上,包括标题的拟定,我们精心构思,再三打磨,句斟字酌,尽己所能用文字和图片将寻访地的亮色一一重现,让读者享受阅读。

"句斟字酌"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