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ī nóng yǎng wū
成语解释:主管钱粮的官员一筹莫展,无计可施。形容国库空虚,财政拮据。
成语出处: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30回:“朝廷因连年国费浩烦,且因赔款又重,又要办理新政,正在司农仰屋的时候,势不免裁者经费。”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司農仰屋
英文翻译:Sinang Yangwu
司:1.主持;操作;经营:司机。司炉。各司其事。2.中央部一级机关中按业务划分的单位(级别比部低,比处高):人事司。外交部礼宾司。3.姓。
农:1.农业:务农。农具。农田水利。农林牧副渔。2.农民:老农。茶农。菜农。3.姓。
仰:[yǎng]1.脸向上,与“俯”相对:仰首。仰望。2.敬慕:久仰。敬仰。3.依赖:仰承。仰赖。仰仗。仰人鼻息。4.旧时公文用语。上行文中用在“请、祈、恳”等字之前,表示恭敬;下行文中表示命令:仰即尊照。5.服下,指服毒:仰药(服毒药自杀)。仰毒。6.姓。[áng]古同“昂”,情绪高。
屋:1.房子:房屋。屋顶。茅草屋。2.屋子:里屋。外屋。一间屋住四个人。3.(Wū)姓。
“司农仰屋”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但它背后的意思其实很贴近生活。举个例子:小李刚毕业工作,工资不高却要负担房租、水电和日常开销,每个月发工资前他总得掰着手指算账,忍不住感叹“真是司农仰屋啊!”这里的“司农仰屋”就生动地描绘出他为生计发愁的状态。
为什么用“司农仰屋”形容经济压力? 这个成语原本指古代掌管农业的官员因财政困难而仰头看屋顶发愁,后来被引申为对经济问题的焦虑。比如一个家庭主妇翻着超市账单,发现菜价又涨了,转头看到孩子的新学期学费单,这种时候用“司农仰屋”来形容再合适不过——既有现实压力,又有想不出解决办法的无奈。
有人可能会问:“这成语只能用在政府或大机构吗?” 其实不然。现在普通人的日常开支、年轻人的房贷压力、小企业的现金流问题,都可以用这个词来描述。比如去年疫情反复时,开餐馆的老王看着空荡荡的大堂,对着账簿叹气说“现在真是司农仰屋”,员工们都能瞬间理解他的处境。
这种焦虑只能带来负面影响吗? 我倒觉得未必。就像健身时的肌肉酸痛意味着锻炼有效果,适度的经济压力反而能激发人的潜能。认识的一位宝妈,在司农仰屋的处境下开始研究社群团购,现在副业收入反而超过了本职。关键是要把“仰屋”的焦虑转化为行动力,而不是困在情绪里。
再举个反例:张阿姨退休后明明有积蓄,却总担心钱不够花,每天盯着存款数字失眠。这种过度焦虑的“司农仰屋”就失去了成语原本的客观描述意义,变成了自我消耗。这时候需要的不是继续算账,而是调整心态,或者找理财顾问做专业规划。
观察身边案例会发现,真正解决问题的往往不是反复计算现有资源,而是开拓新思路。就像成语里的“司农”如果只会仰头看屋顶,不如推开窗户看看外面的田野。现代社会虽然物质压力客观存在,但获取收入的渠道也比古代丰富得多,关键是要保持开放心态,把“仰屋”的姿势换成寻找机会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