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ī
  • wài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chī lǐ pá wài

成语解释:比喻受这一方好处,却暗为另一方效劳

成语出处: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人心隔肚皮,备不住有那吃里扒外的家伙走风漏水,叫韩老六跑了。”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指胳膊往外拐

繁体字形:喫裏扒外

英文翻译:while helping others secretly

吃里扒外的意思

吃:1.把食物等放到嘴里经过咀嚼咽下去(包括吸、喝):吃饭。吃奶。吃药。2.依靠某种事物来生活:吃老本。靠山吃山,靠水吃水。3.吸收(液体):道林纸不吃墨。4.消灭(多用于军事、棋戏):吃掉敌人一个团。拿车吃他的炮。5.承受;禁受:吃得消。吃不住。6.受;挨:吃亏。吃惊。吃批评。7.耗费:吃力。吃劲。8.被(多见于早期白话):吃他耻笑。9.见〖口吃〗。

里:[lǐ]1.(里儿)衣服、被褥等东西不露在外面的那一层;纺织品的反面:被里儿。衣服里儿。这面是里儿,那面是面儿。2.方位词。里边(跟“外”相对):里屋。里圈。往里走。3.街坊:邻里。里弄。4.家乡:故里。乡里。5.古代五家为邻,五邻为里。6.姓。7.长度单位,1市里等于150丈,合500米。[li]1.里面;内部(跟“外”相对):手里。箱子里。话里有话。2.附在“这、那、哪”等字后边表示地点:这里。那里。头里。

扒:[bā]1.抓着;用手指紧紧扣住:扒着栏杆。2.刨;挖:扒土。3.剥;脱掉:扒羊皮。[pá]1.用手或耙子使东西聚拢或散开:扒草。扒土。2.用手搔、抓:扒痒。3.一种烹饪方法。先将原料(整块或整只的鸡鸭等)煮至半熟,再放到油锅里炸,最后用文火煮酥。4.窃取别人身上的财物:扒窃。扒手。

外:1.外边;外边的。与“内”“里”相对:门外。外表。2.关系疏远的;不是自己这方面的:外人。外乡。3.指外国:对外贸易。外侨。4.非原有的;非正式的:外加。外号。5.称母亲、姐妹、女儿的亲属:外祖母。外甥。外孙。

成语评论

吃里扒外”这个成语,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矛盾?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举个例子:小明在一家公司上班,却偷偷把公司的客户资料卖给竞争对手,这种行为就是典型的“吃里扒外”。说白了,就是拿着自己人的资源,反过来坑自己人。

有人可能会问:现实中哪些场景容易遇到这类行为?比如团队合作时,某成员表面支持集体决策,私下却和外部利益方勾结;或者家庭中,孩子一边花父母的钱,一边联合外人算计家产。这些行为都踩中了“吃里扒外”的核心——利益面前背弃信任。

那为什么有人会这么做呢?我观察发现,短期利益诱惑往往让人失去判断力。就像网上曾曝出的某网红博主,利用粉丝信任卖假货,结果人设崩塌。这种选择看似占了便宜,实则断了后路。真正聪明的人,会明白信任比眼前的利益更值钱。

换个角度看,“吃里扒外”现象也给我们提了个醒:建立防坑机制很重要。比如公司可以设置权限分级,避免单个人掌握过多资源;朋友间涉及重大利益时,提前签协议虽然生硬,但能保护双方。毕竟人性经不起考验,制度才是安全网。

最后想说的是,生活里难免遇到利益抉择。与其纠结“要不要占这个便宜”,不如想想十年后的自己会怎么评价这个决定。就像老话说的,走夜路多了总会遇鬼,守住底线才是最划算的投资。

吃里扒外的造句

  1. 造句 你这个吃里扒外的汉奸走狗,日本*子给了你什么好处?
  2. 造句 这个工厂的会计吃里扒外,结果被开除了公职。
  3. 造句 他把自己公司的保密信息泻露给别人,真是吃里扒外.
  4. 造句 她最痛恨的就是吃里扒外的员工,这些人必须严惩。
  5. 造句 今天竟然敢为一个小畜*求情,你这是要吃里扒外不是?
  6. 造句 呜……没义气啊!你这个吃里扒外的东西……救命!我怎么会认识你这种人的!
  7. 造句 是他吃里扒外篡夺自己帮主宝座;是她甜言蜜语笑里藏刀中伤自己与兄弟之间的情谊。
  8. 造句 你个吃里扒外不知好歹的,白辜负孤的养育恩,还有脸要挟孤。
  9. 造句 日子你们不好好过,就给我滚出去,还有那些帮助坏人吃里扒外就都打死拖出去。
  10. 造句 这个无耻小人吃里扒外倒也不奇。

"吃里扒外"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