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míng fù qí shí
成语解释:名声或名义和实际相符。
成语出处: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第六卷:“身后赠谥曰‘恭’曰‘毅’,洵名副其实矣。”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繁体字形:名副其實
英文翻译:be worthy of the name
名:1.名字;名称:人名。书名。命名。报名。给他起个名儿。2.名字叫做:这位女英雄姓刘名胡兰。3.名义:你不该以出差为名,到处游山玩水。4.名声;名誉:出名。有名。世界闻名。5.出名的;有名声的:名医。名著。名画。名山。6.说出:莫名其妙。不可名状。7.占有:一文不名。不名一钱。8.a)用于人:三百多名工作人员。录取新生四十名。b)用于名次:第三名。9.姓。
副:[fù]1.第二位的,辅助的,区别于“正”、“主”:副职。副手。副官。副使。2.附带的,次要的:副业。副品。副食。副刊。副歌。副产品。副作用。3.相配,相称(chèn):名实相副。其实难副。4.量词(a.一组或一套,如“一副手套”,“全副武装”;b.指态度,如“一副笑脸”)。[pì]剖开,裂开:“不坼不副”。
其:[qí]1.人称代词。他(她、它)的;他(她、它)们的:各得其所。自圆其说。2.人称代词。他(她、它);他(她、它)们:促其早日实现。不能任其自流。3.指示代词。那个;那样:查无其事。不厌其烦。4.指示代词。虚指:忘其所以。5.姓。6.表示揣测、反诘:岂其然乎?。其奈我何?7.表示请求或命令:子其勉之!8.词缀:极其。尤其。如其。[jī]用于人名,郦食其(LìYìjī),汉朝人。
实:1.内部完全填满,没有空隙:实心儿。把窟窿填实了。2.真实;实在(跟“虚”相对):实话。实心眼儿。实事求是。3.实际;事实:失实。名实相副。4.果实;种子:芡实(鸡头米)。开花结实。5.姓。
“名副其实”这个成语,究竟该怎么用?比如有人说某个餐厅“名副其实”,是因为它真的好吃吗?没错!比如一家号称“汤鲜味美”的面馆,如果端上来的面条寡淡无味,顾客肯定会嘀咕“这和招牌不符啊”。但若汤底浓郁、面条筋道,大家就会边吃边点头:“确实名副其实!”这背后其实藏着人们对“名实相符”的本能期待。
为什么人们会特别在意“名副其实”?举个生活中的例子:网购时看到某款充电宝标着“超长续航”,结果用了两小时就没电,消费者会立刻觉得受骗。这种心理反应,本质上是对“信任关系”的维护——当名称和实际高度统一时,人与事物之间的连接才会更牢固。反过来说,如果一个旅游景点自称“人间仙境”,游客抵达后却发现垃圾遍地,这种落差感反而比普通景点更让人失望。
职场中如何体现“名副其实”?我曾在项目中遇到一位自称“细节控”的设计师。当他把设计稿里的按钮间距精确到像素级,连字体灰度都标注得清清楚楚时,团队立刻理解了这个标签的真实分量。这让我意识到:真正的专业度不需要夸张宣传,行动本身就会说话。就像古玩行的老师傅常说:“真的好东西,自己会开口讲故事。”
有趣的是,自然界也存在“名副其实”的现象。比如蒲公英的英文名“dandelion”源自法语“狮子的牙齿”,仔细观察它带锯齿的叶片,确实像极了猛兽的利齿。这种跨越语言文化的命名智慧,恰恰证明了人类观察世界的精准度。当我们在超市看到“冰糖心苹果”时,切开后果真能看到晶莹剔透的糖心结晶,这种眼见为实的惊喜感,比任何广告语都有说服力。
或许有人会问:完全做到“名副其实”现实吗?我的观察是:与其追求百分之百的完美对应,不如建立持续改进的诚意。就像我家附近的面包房,最初宣传“手工制作”却用着工厂半成品,在被老顾客指出后,店主真的购置设备从头学起。现在推开店门就能闻到酵母的自然香气,这种愿意让现实追赶承诺的态度,何尝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名副其实”?
站在城市的天桥上俯瞰车流,突然想到:我们生活的时代既充斥着夸大其词的营销话术,也涌动着返璞归真的消费觉醒。当越来越多人开始追问“这个真的像宣传说的那样好吗”,或许正是社会走向成熟的标志——毕竟,名副其实的不仅是商品或服务,更包括每个人对自己人生的真实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