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míng cún shí wáng
成语解释:名义上还有;实际上已经不存在了。
成语出处:先秦 韩非《韩非子》:“惑主不然,计其入不计其出,出虽倍其入,不知其害,则是名得而实亡。”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补语;形容只剩一个空名
繁体字形:名存實亡
英文翻译:cease to exist except in name
名:1.名字;名称:人名。书名。命名。报名。给他起个名儿。2.名字叫做:这位女英雄姓刘名胡兰。3.名义:你不该以出差为名,到处游山玩水。4.名声;名誉:出名。有名。世界闻名。5.出名的;有名声的:名医。名著。名画。名山。6.说出:莫名其妙。不可名状。7.占有:一文不名。不名一钱。8.a)用于人:三百多名工作人员。录取新生四十名。b)用于名次:第三名。9.姓。
存:1.存在;生存:残存。父母俱存。2.储存;保存:封存。存粮。3.蓄积;聚集:存食。新建的水库已经存满了水。4.储蓄:存款。存折。零存整取。把暂时不用的现款存在银行里。5.寄存:存车处。行李先存在这儿,回头再来取。6.保留:存疑。存而不论。去伪存真。7.结存;余留:库存。收支相抵,净存二百元。8.心里怀着(某种想法):存心。心存侥幸。不存任何顾虑。9.姓。
实:1.内部完全填满,没有空隙:实心儿。把窟窿填实了。2.真实;实在(跟“虚”相对):实话。实心眼儿。实事求是。3.实际;事实:失实。名实相副。4.果实;种子:芡实(鸡头米)。开花结实。5.姓。
亡:[wáng]1.逃:逃亡。流亡。2.失去:亡佚。亡羊补牢。3.死:伤亡。死亡。4.灭:灭亡。亡国奴。救亡。兴亡。[wú]古同“无”,没有。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抽屉里放着过期的健身卡,每次看到它都提醒自己“下周一定去锻炼”,结果半年过去只去过三次。这时候的健身卡就成了典型的“名存实亡”——卡片名义上属于你,但实际早已失去使用价值。
这个成语最有趣的在于它的矛盾感。"名"是外在的称号,"实"是内在的实质,二者本应统一,但现实常常出现偏差。就像某些老字号餐馆,挂着传承百年的金字招牌,后厨却用着料理包微波炉加热,祖传手艺只剩个空壳。
历史典故里的名实分离《三国志》记载的汉献帝时期最能说明问题。皇帝虽然保持着天子名号,但实际权力早被曹操掌控,连日常饮食都要看权臣脸色。这时候的汉王朝就像被蛀空的参天古树,外表雄伟壮观,内里却爬满了白蚁。
有人可能会问:既然实际功能消失了,为什么还要保留形式?这涉及到人类社会的惯性思维。就像很多传统节日,虽然最初的祭祀意义淡化,但人们依然保持着互赠月饼、悬挂灯笼的习惯,这种文化符号的延续本身也承载着新的情感价值。
现代社会的虚实交错观察职场中的项目组最能看到现实版演绎。挂着"创新攻坚小组"的醒目标牌,每周准时召开例会,PPT做得精美绝伦,但半年过去没有任何成果落地。这种情形下,团队存在的意义就只剩下应付检查的台账资料。
个人认为,发现名存实亡的现象并非坏事,反而能推动事物的更新迭代。就像自然界的枯枝落叶,虽然失去生命迹象,却化作养分滋养新芽。关键是要有勇气承认现状,要么注入新活力让名义和实际重新统一,要么干脆放下虚名轻装前行。
下次再遇到"名存实亡"的事物,不妨把它看作转型的提示灯。老旧的会员卡可以转赠给真正需要的人,停滞的项目组或许该调整方向,那些只剩空壳的传统技艺,也许正等待新世代的创意激活。名与实的辩证关系,本质上在提醒我们:形式要为内容服务,外壳需随内核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