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míng zhǐ shēng máo
成语解释:名片纸磨得生了毛,字迹模糊了。比喻人的声誉下降,今不如昔
成语出处: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刘鲁风投谒所知,为典谒所阻,因有诗曰:‘无钱乞与韩知客,名纸生毛不为通。’”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人的处境
繁体字形:名紙生毛
英文翻译:Famous paper hair
名:1.名字;名称:人名。书名。命名。报名。给他起个名儿。2.名字叫做:这位女英雄姓刘名胡兰。3.名义:你不该以出差为名,到处游山玩水。4.名声;名誉:出名。有名。世界闻名。5.出名的;有名声的:名医。名著。名画。名山。6.说出:莫名其妙。不可名状。7.占有:一文不名。不名一钱。8.a)用于人:三百多名工作人员。录取新生四十名。b)用于名次:第三名。9.姓。
纸:1.供写字、绘画、印刷、包装等用的片状的东西。多用植物纤维制成。2.量词。用于计算文件、书信等的张数:一纸电文。
生:1.生育;出生:胎生。卵生。生孩子。优生优育。生于北京。2.生长:生根。生芽。3.生存;活(跟“死”相对):舍生忘死。同生共死。4.生计:谋生。营生。5.生命:丧生。舍生取义。6.生平:一生一世。今生今世。7.具有生命力的;活的:生物。生龙活虎。8.产生;发生:生病。生效。惹是生非。9.使柴、煤等燃烧:生火。生炉子。10.姓。11.果实没有成熟(跟“熟”相对,下12.—13.同):生柿子。这西瓜是生的。14.(食物)没有煮过或煮得不够的:夹生饭。生吃瓜果要洗净。15.没有进一步加工或炼过的:生石膏。生铁。16.生疏:生人。生字。认生。刚到这里,工作很生。17.生硬;勉强:生凑(勉强凑成)。生搬硬套。18.很(用在少数表示感情、感觉的词的前面):生怕。生恐。生疼。19.某些指人的名词后缀:医生。20.某些副词的后缀,如“好生、怎生”等。
毛:1.动植物的皮上所生的丝状物;鸟类的羽毛:羊毛。鸡毛。枇杷树叶子上有许多细毛。2.东西上长的霉:馒头放久了就要长毛。3.粗糙;还没有加工的:毛坯。毛铁。4.不纯净的:毛利。毛重。5.粗略:毛估。毛算。6.小:毛孩子。毛贼(小偷儿)。7.指货币贬值:钱毛了。8.姓。9.做事粗心,不细致:毛手毛脚。毛头毛脑。10.惊慌:心里有点儿毛。这下可把他吓毛了。11.发怒;发火:把他惹毛了,你要吃大亏。12.一圆的十分之一;角。
提到“名纸生毛”这个成语,很多人可能会觉得陌生。它其实比喻名声或头衔被过度吹捧,而实际内容却经不起推敲——就像一张纸上明明没有毛,却硬要让人觉得它长出了毛。比如有人自称“行业专家”,但连基础概念都说不清楚,这就是典型的“名纸生毛”。
这个成语到底怎么用?举个例子:某位网红频繁参加高端论坛,但发言内容空洞重复,网友评论道:“听他的演讲就像看名纸生毛,包装得再华丽,也遮不住肚子里没货。”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并不少见,尤其在社交媒体时代,虚名和真实能力之间的差距更容易被放大。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人们总会被“名纸”吸引?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类大脑对标签化的信息处理效率更高。当看到“名校毕业”“百万粉丝”等头衔时,我们容易自动关联到专业或权威性,这种认知捷径反而让“生毛的纸”有了生存空间。但长期来看,泡沫终会破裂。
我个人观察到一个有趣现象:越是成熟的行业领域,“名纸生毛”的生存空间越小。比如在航天工程领域,工程师的头衔必须对应实实在在的技术能力,因为火箭不会因为某个专家的头衔漂亮就成功发射。这或许能给我们启发:专注提升核心能力,才是对抗虚名泡沫的最好方式。
最后想说的是,与其追求“纸上生毛”的虚名,不如把精力放在“纸上写字”——实实在在创造价值。毕竟,真正能留存下来的,从来都不是那些浮夸的标签,而是经得起推敲的内容。就像老话说的:“是金子总会发光”,前提是得先成为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