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íng
  • sǎo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míng yù sǎo dì

成语解释:指彻底失去声誉

成语出处:王朔《过把瘾就死》:“我也在一边坐下,喘出一口气,感到名誉扫地,威信扫地。”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指失去声誉

繁体字形:名譽掃地

英文翻译:Dishonour

名誉扫地的意思

名:1.名字;名称:人名。书名。命名。报名。给他起个名儿。2.名字叫做:这位女英雄姓刘名胡兰。3.名义:你不该以出差为名,到处游山玩水。4.名声;名誉:出名。有名。世界闻名。5.出名的;有名声的:名医。名著。名画。名山。6.说出:莫名其妙。不可名状。7.占有:一文不名。不名一钱。8.a)用于人:三百多名工作人员。录取新生四十名。b)用于名次:第三名。9.姓。

誉:1.名誉:荣誉。誉满全国。2.称赞:毁誉。誉不绝口。3.姓。

扫:[sǎo]1.用笤帚或扫帚除去尘土、垃圾等:扫地。扫房。2.除去;消灭:扫雷。扫盲。3.很快地横掠过去:扫射。扫视。4.全部;所有的:扫数归还。[sào]义同“扫(sǎo)”。用于“扫帚”等。

地:[dì]1.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地心说。2.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地质。地壳。3.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陆地。地下。4.地球表面的土壤:土地。田地。地政。地主。5.地球上的一个区域:地区。此地。6.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地板。地毯。7.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地点。目的地。8.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易地以处。9.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见地。境地。心地。10.底子:质地。[de]结构助词,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慢慢地走。

成语评论

生活中,"名誉扫地"这个词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因错误行为失去公众信任。比如某知名主播被曝数据造假后,网友评论道:"这回真是名誉扫地了,以后带货谁还敢信?"这类案例提醒我们:信誉就像瓷器,要花多年打磨,却可能瞬间破碎。

名誉扫地后还能东山再起吗? 从商业史上看,确有企业家通过真诚道歉和持续行动重获信任。就像某国产奶粉品牌经历质量危机后,建立透明追溯系统,十年间逐步赢回市场。但修复过程往往比建立信誉更艰难,需要付出加倍努力。

有人问:"普通人也会名誉扫地吗?" 其实职场中的失信行为同样致命。某公司主管被发现简历造假,虽然工作能力尚可,但最终被迫离职。这个案例说明:现代社会的信息透明度,让每个普通人都活在社会评价体系里。

笔者观察到,网络时代的"名誉危机"呈现新特征。某网红因多年前的不当言论被"挖坟",一夜掉粉百万。这折射出数字记忆的双刃剑效应——既能见证成长,也会放大过错。个人认为,与其事后补救,不如在每次按下"发送键"前多些考量。

当看到明星团队忙着危机公关时,有个问题值得思考:为什么人们更愿意原谅主动担责的人?心理学研究显示,真诚的悔改行为会激活他人的共情机制。就像某演员坦然承认税务错误,按时缴清罚款,两年后凭借扎实演技重回荧幕,观众接受度反而更高。

维护名誉没有捷径,但有些原则始终有效:言行一致的态度,持续创造的价值,以及面对错误时的担当。这些品质就像隐形的防护网,虽不能完全避免危机,至少能在风雨来临时提供缓冲。毕竟,人生的信誉积分,终究要靠点滴积累。

名誉扫地的造句

  1. 造句 做一件事情而名誉扫地,做一件事情而往地狱里坠落,做一件事情而破坏了自己的事业,这一件事情就不应该做。
  2. 造句 他现在是名誉扫地,人缘一落千丈。
  3. 造句 当这名政客的伪造罪曝光之后,他便名誉扫地.
  4. 造句 他同这个帮派的联系使他名誉扫地.
  5. 造句 一旦他们被抓住,她就会名誉扫地,被很不光彩地撤职开除。
  6. 造句 这个政党由于私下接受别人的捐助而名誉扫地.
  7. 造句 接二连三的丑闻使医生名誉扫地.
  8. 造句 该公司因把次品当正品出售而名誉扫地.
  9. 造句 名流醒来时觉得自己已经名誉扫地,同时迷迷糊糊记得被人骂做“瘪三”。
  10. 造句 受教育懂得焚毁遗嘱,做一个体面的人,为人所爱,受人敬重,而不是去做一个屡犯的偷表贼,受到法律对五种情状的加重处罚,解赴格雷伏刑场处死,受人憎恨和名誉扫地。巴尔扎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