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òu yōng qián hū
成语解释:后面簇拥,前面吆喝。形容出行时气派很大。
成语出处:元 张国宾《薛仁贵》第一折:“怎如你喜都都,后拥前呼。”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状语;用于权贵等
繁体字形:后擁前嘑
英文翻译:Back to front
后:1.方位词。在背面的(指空间,跟“前”相对):后门。村前村后。2.方位词。未来的;较晚的(指时间,跟“前、先”相对):后天。日后。后辈。先来后到。3.方位词。次序靠近末尾的(跟“前、先”相对):后排。后十五名。4.后代的人,指子孙等:无后。5.君主的妻子:皇后。后妃。6.古代称君主:商之先后。7.姓。
拥:1.抱:拥抱。2.围着:前呼后拥。一群青年工人拥着一位老师傅走出来。3.(人群)挤着走:一拥而入。大家都拥到前边去了。4.拥护:拥戴。拥军优属。5.拥有:拥兵百万。6.姓。
前:1.方位词。在正面的(指空间,跟“后”相对):前门。村前村后。2.往前走:勇往直前。畏缩不前。3.方位词。次序靠近头里的(跟“后”相对):前排。他的成绩在班里总是前三名。4.方位词。过去的;较早的(指时间,跟“后”相对):前天。从前。前几年。前功尽弃。前所未有。前无古人,后无来者。5.方位词。从前的(指现在改变了名称的机构等):前政务院。6.方位词。指某事物产生之前:前科学(科学产生之前)。前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产生之前)。7.方位词。未来的(用于展望):前程。前景。事情要往前看,不要往后看。8.前线;前方:支前。9.姓。
呼:1.生物体把体内的气体排出体外(跟“吸”相对):呼吸。呼出一口气。2.大声喊:呼声。欢呼。呼口号。大声疾呼。3.叫;叫人来:直呼其名。一呼百诺。呼之即来,挥之即去。4.姓。5.形容风声等:北风呼呼地吹。
“前呼后拥”这个成语,大家可能听过,但具体怎么用呢?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公司大领导来视察,部门经理一路小跑跟在旁边介绍,后面还跟着五六个拿文件的员工,这种场面是不是很像“前呼后拥”?这时候有人要问:为什么这个成语总用来形容有权势的人?其实核心在于它揭示了人际关系的流动状态——当一个人处于资源或权力的中心时,自然会吸引人群的主动环绕。
看古装剧时常见这样的场景:县太爷出巡,前面衙役鸣锣开道,后面师爷提着官印随行。这种模式放到今天依然成立,比如明星走红毯时保镖围成的人墙,或者企业家参加论坛时被媒体层层包围的情形。有趣的是,这种“被包围”的状态既可能是主动安排,也可能是被动形成。试想:当你在会议上突然被升职加薪,第二天是不是会有更多同事找你聊天?
有人会疑惑:现代社会讲究平等,这种现象会不会过时?根据我在职场十年的观察,形式在变但本质未改。去年参加行业峰会时,注意到新兴科技公司的90后CEO被投资人团团围住,年轻创业者们举着手机等待合影。不同的是,现在的“前呼后拥”更多体现在社交媒体关注量、直播间的实时互动数据这些数字化的簇拥形态。
值得思考的是,这种人际聚合现象是否必然代表正面价值?我曾在偏远山村见过这样的对比:老村长拄着拐杖独自行走,新上任的年轻干部被村民围着反映问题。前者是威望的自然沉淀,后者是期待的主动包围。这提醒我们:被众人环绕时,更要分清哪些是真实的诉求,哪些是短暂的喧嚣。
最近读《人类简史》时有个启发:智人之所以能战胜其他人种,协作能力是关键。从这个角度看,“前呼后拥”其实是人类社交本能的放大呈现。当我们在公园看到小朋友玩游戏时,总有个孩子王被伙伴们围着转,这种原始的社会结构模式,某种程度上仍在影响着成年人的世界。
下次遇到类似场面时不妨观察:那些围绕在中心人物身边的人,有多少是真正的内容创造者,有多少只是气氛组?这种辨别能力,或许比单纯讨论成语含义更有现实意义。毕竟在这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真正的“拥趸”和“噪声”需要更智慧的眼光来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