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ūn
  • chàng
  • ché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jūn chàng chén hè

成语解释:唱:歌唱,吟咏;和:应和。形容臣子紧紧遵循君主的旨意办事

成语出处:《晏子外编》:“君唱臣和,教之隆也。”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政治等

繁体字形:君唱臣咊

英文翻译:The king sings the minister and

君唱臣和的意思

君:1.古代国家的最高统治者。2.敬辞。称对方:汪君。诸君。

唱:1.口中发出(乐音);依照乐律发出声音:独唱。合唱。演唱。唱京戏。唱一支歌。2.大声叫:唱名。鸡唱三遍。3.歌曲;唱词:地方小唱。《穆柯寨》这出戏里,杨宗保的唱儿不多。4.姓。

臣:1.君主时代的官吏,有时也包括百姓:忠臣。君臣。2.官吏对皇帝上书或说话时的自称。3.姓。

和:[hé]1.平和;和缓:温和。柔和。和颜悦色。2.和谐;和睦:和衷共济。弟兄不和。3.结束战争或争执:讲和。媾和。军阀之间一会儿打,一会儿和,弄得百姓不得安生。4.(下棋或赛球)不分胜负:和棋。和局。末了一盘和了。5.姓。6.连带:和盘托出。和衣而卧(不脱衣服睡觉)。7.引进相关或比较的对象:他和大家讲他过去的经历。柜台正和我一样高。8.表示联合;跟;与:工人和农民都是国家的主人。9.加法运算中,一个数加上另一个数所得的数,如6+4=10中,10是和。也叫和数。10.指日本:和服。[hè]1.和谐地跟着唱:曲高和寡。一唱百和。2.依照别人诗词的题材和体裁做诗词:奉和一首。[huò]1.粉状或粒状物掺和在一起,或加水搅拌使成较稀的东西:和药。藕粉里和点儿糖。2.用于洗东西换水的次数或一剂药煎的次数:衣裳已经洗了三和。二和药。[huó]在粉状物中加液体搅拌或揉弄使有黏性:和面。和泥。和点儿水泥把窟窿堵上。[hú]打麻将或斗纸牌时某一家的牌合乎规定的要求,取得胜利。

成语评论

君唱臣和”这个成语到底怎么用?举个例子吧:公司会议上,主管刚提出一个新方案,几位同事立刻举手支持,连具体细节都没问清楚。这种场景算不算典型的“君唱臣和”?

有人可能会问:这成语是褒义还是贬义?其实要看语境。比如某次社区改造计划,当负责人说出"增设儿童乐园"的提议,居民代表们纷纷补充具体执行方案,这种上下联动的合作模式,正是"君唱臣和"的积极体现。关键区别在于:臣子是否带着思考去"和",还是机械式附和。

有个有趣现象:现代职场中,"君唱臣和"正在发生变异。上周参加行业论坛,某创始人刚说完"我们要做行业颠覆者",台下管理层齐刷刷鼓掌三分钟——这种表演式的附和,算不算成语内涵的延伸?个人认为,真正的良性互动应该像交响乐团,指挥给出主旋律,乐手们用不同乐器丰富层次。

如果把这个成语拆开来看,"君唱"的质量决定全局。去年参加读书会时,领读人抛出"所有成功都靠运气"的偏激观点,参与者却只顾着点头记录。这种缺乏思辨的"臣和",反而容易让集体决策陷入误区。可见成语背后暗含警示:附和之前,先要确认值不值得附和。

观察发现,平衡的"君唱臣和"往往带有时间差。就像我参加的志愿者团队,组长提出活动构想后,大家会安静三分钟各自写建议,再轮流发言补充。这种"延迟性和应"反而比即时附和更有效,说明传统智慧需要结合现代协作方法才能焕发新生。

最后留个思考题:当我们下意识说"好主意"的时候,是真的认同,还是习惯性扮演"臣子"角色?或许该在口袋里常备两句话:"这个角度有意思,如果再加上…会不会更好?"以及"我可能需要更多时间理解,能具体说说吗?"毕竟,最好的"和声"从来不是复读机。

"君唱臣和"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