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án
  • bāo
  • è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hán bāo tǔ è

成语解释:苞:花未开时包着花骨朵的叶片;萼:在花瓣下部的一圈叶状绿色小片。形容花朵即将开放的状态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一回:“又命摧花使者,往来保护,以期含苞吐萼之时,加式呈妍。”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定语;用于花

繁体字形:含苞吐蕚

英文翻译:Calyx spatulate

含苞吐萼的意思

含:1.东西放在嘴里,不咽下也不吐出:含一口水。含着橄榄。2.藏在里面;包括在内;容纳:含着眼泪。这种梨含水分很多。工龄满三十年以上(含三十年)者均可申请。3.带有某种意思、情感等,不完全表露出来:含怒。含羞。谈吐中含着一种失落感。

苞:1.花没开时包着花骨朵的小叶片:花苞。含苞未放。2.丛生而茂密:竹苞松茂。

吐:[tǔ]1.使东西从嘴里出来:吐核儿(húr)。吐痰。2.从口儿或缝儿里长出来或露出来:吐穗儿。吐絮。蚕吐丝。3.说出来:谈吐。吐露。吐字。吐实情。[tù]1.(消化道或呼吸道里的东西)不自主地从嘴里涌出:呕吐。吐血。上吐下泻。2.比喻被迫退还侵占的财物。

萼:花萼,萼片的总称。包在花的底部和外部。

成语评论

含苞吐萼”这个成语,字面上描绘的是花苞即将绽放、萼片微微张开的景象。它常被用来比喻事物处于发展初期,充满潜力的状态。比如:“春日的桃树枝头,一朵朵花骨朵含苞吐萼,仿佛在等待一场细雨唤醒沉睡的生命力。”这样的画面,既直观又充满诗意。

为什么用“含苞吐萼”形容事物初期?其实,这个成语的核心在于“蓄势待发”——花苞未开时,内部能量已悄然积累。就像一名刚入职场的年轻人,虽未展露锋芒,但通过学习与实践,正逐步接近能力的“爆发点”。例如:“新项目启动会上,团队提出的方案虽显青涩,却如含苞吐萼,只需时间打磨便能惊艳众人。”

有人可能会问:这个成语和“含苞待放”有何不同?个人认为,“吐萼”更强调动态过程,而“待放”侧重结果预期。前者像按下快门前的对焦瞬间,后者则像照片定格的前一秒。比如描述一场即将开始的演出:“后台的演员们反复调整动作,如含苞吐萼般精准蓄力,只等幕布拉开的那一刻。”

从生活观察看,我特别喜欢用这个成语形容那些“未完成的美好”。去年培育的多肉植物,新芽从老叶缝隙钻出时,萼片半开未开的状态,恰似人生某些需要耐心等待的阶段——进步虽不可见,生长从未停歇。这种意象,比直接说“潜力巨大”多了三分画面感,少了七分说教味。

值得注意的是,使用这类比喻时需把握分寸。若将明显成熟的事物说成“含苞吐萼”,反而会显得不合时宜。好比不能用“新芽初露”形容即将丰收的麦田,事物的发展阶段需要与比喻本身的生命周期相匹配,这才是准确表达的智慧。

"含苞吐萼"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