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ǒ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qǐ chǒng nà wǔ

成语解释:谓开宠端而招致侮慢。

成语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定公元年》:“启宠纳侮,其此之谓也。”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用于劝诫人

繁体字形:啓寵納侮

英文翻译:To accept insult

启宠纳侮的意思

启:1.打开:启封。启门。某某启(信封上用语,表示由某人拆信)。2.开导:启蒙。启发。3.开始:启行。启用。4.陈述:敬启者(旧时用于书信的开端)。某某启(用于书信末署名处)。5.旧时文体之一,较简短的书信:小启。谢启。6.姓。

宠:1.宠爱;偏爱:得宠。别把孩子宠坏了。2.姓。

纳:1.收进来;放进来:出纳。闭门不纳。2.接受:纳降。采纳。3.享受:纳凉。4.放进去:纳入正轨。5.交付(捐税、公粮等):纳税。纳粮。6.姓。7.缝纫方法,在鞋底、袜底等上面密密地缝,使它结实耐磨:纳鞋底子。

侮:欺负;轻慢:欺侮。外侮。御侮。民意不可侮。

成语评论

启宠纳侮”这个成语乍一听有点生僻,但它背后藏着人际关系中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咱们先拆开看字面意思:“启宠”是开启宠爱的模式,“纳侮”则是招来轻视。合起来就是说,过分宠爱某人反而可能让对方变得不知分寸,甚至反过来轻视你。

举个现实中的例子吧。比如公司里有个领导特别偏爱某个下属,明明这人工作总出岔子,领导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结果呢?团队里其他人渐渐开始阴阳怪气:“反正人家有靠山,干多干少都一样。”原本被宠的下属反而觉得领导好糊弄,连表面功夫都懒得做了。你看,这就是典型的“启宠无度,自找没趣”。

有人可能要问:对人好还有错了?这里的关键在于“度”。心理学上有个“认知失调理论”能解释这个现象——当给予远超对方实际价值时,接受者反而会通过贬低给予者来平衡心理。就像总给流浪猫喂罐头的人,可能某天忘记带食物,猫反而会抓伤他的手。

再举个家庭教育的例子。邻居家妈妈把女儿当公主养,要什么给什么。结果孩子在学校对同学呼来喝去,觉得所有人都该围着她转。现在这孩子反而被同学孤立,回家哭着说“他们凭什么不顺着我”。这种局面,不正是家长过度宠溺埋下的隐患吗?

我个人观察发现,现代社会中这个成语的适用场景比古代更广泛。特别是在职场管理和亲密关系里,很多矛盾都源于“宠”与“尊”的失衡。就像玩跷跷板,单边使劲过猛总会翻车。适当保留边界感,反而能让关系更健康持久。

下次遇到类似情况时,不妨想想“弹簧原理”:施加的压力越大,反弹的力道就越强。待人接物就像放风筝,线攥得太紧容易断,完全放手又会失控。找准那个若即若离的平衡点,或许才是避免“启宠纳侮”的关键所在。

"启宠纳侮"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