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ào lǎo zài jiā
成语解释:告老:因年老而告退;家:故乡、故里。指因年老而辞职在故乡安度晚年。
成语出处: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23回:“一位杨乡宦到了宫保尚书,赐了全俸,告老在家。”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指退休在家
繁体字形:告老在家
英文翻译:Stay at home
告:1.把事情向人陈述、解说:告诉。告知。广告。报告。通告。忠告。2.向国家行政司法机关检举、控诉:告状。到法院去告他。3.为了某事而请求:告假。告贷。4.表明:告辞。自告奋勇。5.宣布或表示某种情况的实现:告成。告罄。告一段落。事情已告结束。6.姓。
老:1.年岁大(跟“少、幼”相对):老人。老大爷。他六十多岁了,可是一点儿也不显老。2.老年人(多用作尊称):徐老。敬老院。扶老携幼。3.婉辞,指人死(多指老人,必带“了”):隔壁前天老了人了。4.对某些方面富有经验;老练:老手。老于世故。5.很久以前就存在的(跟“新”相对,下6.同):老厂。老朋友。老根据地。这种纸烟牌子很老了。7.陈旧:老脑筋。老机器。这所房子太老了。8.原来的:老脾气。老地方。9.(蔬菜)长得过了适口的时期(跟“嫩”相对,下10.同):油菜太老了。11.(食物)火候大:鸡蛋煮老了。青菜不要炒得太老。12.姓。
在:1.存在;生存:精神永在。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父母都在。2.表示人或事物的位置:我今天晚上不在厂里。你的钢笔在桌子上呢。3.留在:在职。在位。4.参加(某团体);属于(某团体):在党。在组织。5.在于;决定于:事在人为。学习好,主要在自己努力。6.“在”和“所”连用,表示强调,下面多连“不”:在所不辞。在所不惜。在所不计。在所难免。7.表示时间、处所、范围、条件等:事情发生在去年。在礼堂开会。这件事在方式上还可以研究。在他的帮助下,我取得了较好的成绩。8.正在:风在刮,雨在下。姐姐在做功课。
家:[jiā]1.“傢”是“家伙”、“家具”、“家什”的“家”的繁体字。2.家庭的住所:回家。这儿就是我的家。我的家在上海。3.借指部队或机关中某个成员工作的处所:我找到营部,刚好营长不在家。4.经营某种行业的人家或具有某种身份的人:农家。渔家。船家。东家。行(háng)家。5.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或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人:专家。画家。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6.学术流派:儒家。法家。百家争鸣。一家之言。7.指相对各方中的一方:上家。下家。公家。两家下成和棋。8.谦辞,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高的或同辈年纪大的亲属:家父。家兄。9.人工饲养或培植的(跟“野”相对):家畜。家禽。家兔。家鸽。家花。10.姓。[jia]1.后缀。2.用在某些名词后面,表示属于那一类人:女人家。孩子家。姑娘家。学生家。3.用在男人的名字或排行后面,指他的妻子(qī·zi):秋生家。老三家。[jie]用在修饰语后,相当于“地”、“的”,如“整天家、成年家”。
“告老在家”这个词听起来有点古色古香,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就是指人年纪大了,辞去官职或工作,回到家乡安享晚年。比如古代官员退休后,常会说自己“告老在家”,但这个词放到今天还能用吗?其实,现代人退休后选择回老家养老,或者离开职场回归家庭,也能用这个成语来形容。
有人可能会问:“这和‘退休’有什么区别?”区别在于,“告老在家”更强调“回归故里”或“回归家庭”的状态,而不仅仅是结束职业生涯。比如张爷爷曾是大学教授,退休后搬回乡下种菜养花,邻居们就说他“告老在家,过上了田园生活”。这种表达不仅点明了他的退休状态,还传递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感觉。
那这个成语只能用在老年人身上吗?也不尽然。比如某公司高管四十多岁主动辞职,回老家开民宿,朋友打趣道:“你这算是提前告老在家啊!”这种用法虽然不传统,但生动地表达了从快节奏生活中抽离、追求内心平静的选择。从这个角度看,“告老在家”已经超越了年龄限制,成为某种生活态度的象征。
个人认为,现代社会对“告老在家”的理解可以更开放。它不再局限于字面的“年老”和“家乡”,而更像是一种主动选择的生活方式——无论是返乡定居,还是从职场转向家庭,甚至开启第二人生,只要符合“放下压力、回归本心”的核心,都可以用这个成语来概括。比如李阿姨退休后学起了油画,每天在家创作,女儿笑称她这是“艺术家的告老在家”。
最后要提醒的是,这个成语本身带有岁月静好的意味,使用时要注意语境。比如对刚失业的人说“你这算是告老在家了”,可能会让人误解为调侃;但如果用在主动选择慢生活的人身上,就能准确传递出祝福和羡慕的情感。语言就像流动的河水,老成语也能在新场景里泛起不一样的涟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