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áo
  • náo
  • xiū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náo náo bù xiū

成语解释:呶呶:形容说话唠叨;休:停止。说话唠叨地说不停。

成语出处:唐 柳宗元《答韦中立师道书》:“岂可使呶呶者早晚弗吾耳,骚吾心!”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谓语、状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呶呶不休

英文翻译:an endless stream of words

呶呶不休的意思

呶:叫嚷:喧呶。

呶:叫嚷:喧呶。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休:[xiū]1.歇息:休整。休假。休闲。离休。2.停止:休业。3.完结(多指失败或死亡)。4.旧指丈夫把妻子赶回母家,断绝夫妻关系:休妻。5.不要:休想。休提。6.吉庆,美善,福禄:休咎(吉凶)。7.助词,用于语末,与“罢”、“了”等用法相当:归休。8.辞去官职:休官。[xǔ]同“”,温和,温暖。

成语评论

呶呶不休”这个成语,你第一次听到时会联想到什么画面?或许是一个人在饭桌上反复念叨同一件事,或是会议上同事对某个细节反复纠结。它的核心含义是“说话唠叨、停不下来”,但具体怎么用?我们来看几个例子。

比如同事A在讨论项目方案时,明明已经达成共识,却仍反复强调:“这个按钮颜色是不是太亮了?用户会不会觉得刺眼?要不要改成浅蓝色?或者深灰色会不会更合适?其实浅绿色可能也……”这种围绕细节的过度讨论,就属于典型的“呶呶不休”。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人们会呶呶不休?心理学研究发现,这往往源于对不确定性的焦虑。就像父母叮嘱孩子“出门记得带伞”,重复三四遍的背后,其实是担心天气变化的不可控。这种表达方式虽然让人心烦,但内核可能是关心或责任感。

换个生活场景,家庭群里长辈转发养生文章时总爱加上大段语音:“小张啊,这个生姜泡脚的方法特别好!你晚上九点前一定要泡!水温38度最合适!记得泡完穿袜子!对了还要……”这种信息轰炸式的沟通,用“呶呶不休”形容再贴切不过。

值得思考的是,在短视频盛行的时代,人们越来越难忍受冗长的表达。上周在地铁里,我亲眼见到一个中学生对喋喋不休的朋友说:“说重点行吗?”这或许解释了为什么现在“呶呶不休”的行为更容易引发反感——不是内容不重要,而是表达方式与信息接收习惯产生了错位。

如何在沟通中避免成为呶呶不休的人?有个简单方法:开口前先问自己“对方现在需要知道什么”。就像写文章要分段落,说话也该有节奏感。适度留白反而能让重点更突出,毕竟没有人能永远保持高度专注。

下次遇到呶呶不休的情况,不妨换个角度理解:那些停不下来的话语里,或许藏着说话者未被满足的情感需求。就像老式收音机需要调对频道才能听清内容,有效沟通也需要找准频率。当我们学会在表达与倾听间找到平衡点,语言才能真正成为连接人心的桥梁。

呶呶不休的造句

  1. 造句 这位老太太一直在呶呶不休地骂着孙子。
  2. 造句 大师对这些井底之蛙的见解不屑置喙,那些呶呶不休的人还沾沾自喜得很。
  3. 造句 奶奶一说起往事就呶呶不休。
  4. 造句 母亲的呶呶不休更令我心烦意乱。
  5. 造句 所以在对父母呶呶不休之前,双色球预测,仍是先去扫除一下你自己的房子吧。
  6. 造句 一场突如奇来的大雨,冲散了呶呶不休的人群,更带了一场人类的灭顶之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