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ǔ jué yīng huá
成语解释:咀嚼:用牙齿磨碎食物,比喻反复体会。英华:此指精华。比喻细细体会文章中的精华。
成语出处:唐·韩愈《进学解》:“沈浸浓郁,含英咀华。”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用于比喻句
繁体字形:咀嚼英華
英文翻译:A little bit of Yinghua
咀:[zuǐ]用于地名,如尖沙咀(在香港)。[jǔ]细嚼;玩味:咀嚼。含英咀华(比喻读书吸取精华)。
嚼:[jiáo]上下牙齿磨碎食物:细嚼慢咽。肉没有烧熟,嚼不烂。咬文嚼字。[jué]义同“嚼”(jiáo),用于某些复合词和成语:咀嚼。过屠门而大嚼。[jiào]见〖倒嚼〗(dǎojiào)。
英:1.花:落英缤纷。2.才能或智慧过人的人:英豪。科技群英。3.姓。4.指英国:英尺。英镑。离英回国。
华:[huá]1.美丽而有光彩的:华丽。华艳。华彩。华贵。华章。华表(亦称“桓表”)。华盖。2.精英:精华。含英咀(jǔ)华。3.开花:华而不实。春华秋实。4.繁盛:繁华。荣华富贵。5.奢侈:浮华。奢华。6.指中国或汉族:华夏。中华。华裔。华胄(a.华夏的后裔;b.贵族的后裔)。华工。7.敬辞,用于跟对方有关的事物:华翰(称人书信)。华诞(称人生日)。华居(称人住宅)。8.头发花白:华发(fà)。华颠(指年老)。9.指时光:年华。韶华。[huā]古同“花”,花朵。[huà]1.〔华山〕山名,在中国陕西省。2.姓。
“咀嚼英华”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抽象,但拆开来看其实很直观。字面意思是“像吃东西一样细细品味精华部分”,比如有人读一本好书时,会反复翻看重点段落,甚至抄写金句——这就是在“咀嚼英华”。但为什么要用这么麻烦的方式学习?直接快速浏览不是更高效吗?
举个例子,小明学弹吉他时总想速成流行曲目,但老师坚持让他每天练习音阶。这种看似枯燥的重复,其实是让他“咀嚼”音乐的基础规律。就像吃甘蔗要先嚼出甜汁再吐掉渣滓,学习时也需要区分核心原理和表面技巧。现在你能理解为什么有些基本功训练无法跳过了吗?
再举个现实中的场景。同事小王总抱怨工作三年还是“打杂”,而同期入职的小张已经升职。观察发现,小张每次开会都带着笔记本记录业务逻辑,周末还会拆解行业报告。这种持续消化专业知识的习惯,就像每天“吃”下一点行业精华,时间久了自然积累出竞争力。你身边有没有类似“悄悄进步”的人?
有人可能会问:现在信息爆炸,慢慢消化会不会跟不上节奏?我的观察是,真正有价值的内容从来不怕反复琢磨。就像吃自助餐时,与其狼吞虎咽塞满盘子,不如精选几道好菜细细品尝。上周我重读《红楼梦》,第三次读时突然看懂了某个配角的行为逻辑——这种延迟的顿悟,正是“咀嚼”带来的礼物。
在短视频当道的今天,我们更需要警惕“知识快餐化”。最近尝试关掉手机专心练字,发现笔画的力道控制原来藏着这么多门道。当墨汁慢慢在宣纸上晕开时,突然明白了“咀嚼”不仅是学习方法,更是一种对抗浮躁的生活态度。你最近有没有体验过类似的“慢下来”的快乐?
说到底,“咀嚼英华”不只是学习方法的选择题。它像一面镜子,照出我们对待时间的诚意度。那些真正留下的知识烙印,往往来自与内容的深度对话。下次遇到值得学习的东西时,不妨多问自己:我是想当个匆匆过客,还是做个细品滋味的食客?答案或许会影响你未来三年的成长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