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iù yǒu yīng dé
成语解释:犯错误的;有罪过的得到应该得到的责备或惩处。
成语出处:清 张春帆《宦海》第七回:“虽然李德标一时冒犯,触犯乌绅,咎有应得,但是领取人口要缴领状,是警局的向章,求大人明鉴。”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主谓式;作宾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咎有應得
英文翻译:deserve blame
咎:1.过失;罪过:咎由自取。2.责备;处分:既往不咎。3.凶:休咎(吉凶)。
有:[yǒu]1.存在:有关。有方(得法)。有案可稽。有备无患。有目共睹。2.表示所属:他有一本书。3.表示发生、出现:有病。情况有变化。4.表示估量或比较:水有一丈多深。5.表示大、多:有学问。6.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有劳。有请。7.无定指,与“某”相近:有一天。8.词缀,用在某些朝代名称的前面:有夏。有宋一代。[yòu]古同“又”,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
应:[yìng]1.回答或随声相和:应答。呼应。应对(答对)。应和(hè)。答应。喊他不应。应承。反应(a.化学上指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产生性质和成分与原来不同的新物质;b.人和动物受到刺激而发生的活动和变化;c.回响,反响)。2.接受,允许,答应要求:应邀。应聘。应考。3.顺合,适合:顺应。适应。应机。应景。应时。应用文。4.对待:应付。应变。应酬。[yīng]1.该,当,又引申料想理该如此:应当。应该。应分(fèn)。应有尽有。2.随,即:“桓督诸将周旋赴讨,应皆平定”。3.姓。
得:[dé]1.得到(跟“失”相对):取得。得益。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件事办成了你也会得些好处。2.演算产生结果:二三得六。五减一得四。3.适合:得用。得体。4.得意:自得。5.完成:饭得了。衣服还没有做得。6.用于结束谈话的时候,表示同意或禁止:得,就这么办。得了,别说了。7.用于情况不如人意的时候,表示无可奈何:得,这一张又画坏了!8.助动词。用在别的动词前,表示许可(多见于法令和公文):这笔钱非经批准不得擅自动用。9.用在别的动词前,表示可能这样(多用于否定式):水渠昨天刚动手挖,没有三天不得完。[de]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完成(多见于早期白话):出得门来。[děi]1.助动词。需要:这个工程得三个月才能完。修这座水库得多少人力?2.“得”的否定是“无须”或“不用”,不说“不得”。3.助动词。表示揣测的必然:快下大雨了,要不快走,就得挨淋。4.舒服;满意:这个沙发坐着真得。
说到“咎有应得”,很多人可能觉得这个词有点严肃,其实它背后藏着一种朴素的因果逻辑。比如有人总爱占小便宜,某天终于被朋友识破后断了来往,这时候大家会说:“他这是咎由自取。”你看,这个词就像一面镜子,照出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必然联系。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人们常用这个词评价他人?其实核心在于“责任归属”。比如公司里有个同事总推卸任务,后来重要项目搞砸了领导追责,所有人都认定他该背锅——这就是典型的咎有应得。这个词不单是批评,更像在说:“你的选择早埋下了种子,现在只是开花结果。”
有个真实案例很有意思。去年我们小区有位业主长期乱扔垃圾,物业警告多次无效,最后整栋楼蟑螂泛滥。邻居们气得在群里说:“早劝他注意卫生,现在害人害己,真是活该!”你看,当一个人的行为明显违背公序良俗时,公众自然会产生这种判断。
不过要注意的是,使用这个词需要客观证据支撑。比如电视剧里反派被主角打败,弹幕齐刷“咎由自取”,这是因为编剧早就铺垫了他的恶行。如果现实中仅凭主观臆断就给人贴标签,反而可能变成偏见。记得小时候偷吃糖果被发现,我妈没骂我,只说:“牙疼的时候别哭就行。”这种教育方式,其实暗合了咎有应得的智慧。
依我看,这个词最妙的地方在于它强调自主性。就像玩多米诺骨牌,你亲手推倒第一块,就不能怪最后一块砸到脚。现代社会讲究“受害者心态”,但咎有应得提醒我们:至少有一部分困境,是我们自己用选择铺就的道路。下次遇到糟心事,不妨先想想:这是外界的偶然打击,还是我亲手种下的刺球?
《左传》里有句话叫“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和咎有应得有异曲同工之妙。与其抱怨命运不公,不如在日常选择时多份清醒。毕竟,我们今天的每个决定,都在为明天的结果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