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uá zhòng qǔ chǒng
成语解释:哗:虚夸;宠:宠信。指用虚夸的言论行动迎合群众;以博得他们的好感和信任。
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艺文志》:“然惑者既失精微,而辟者又随时抑扬,违离道本,苟以哗众取宠。”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连动式;作定语;含贬义,形容轻浮好虚荣
繁体字形:嘩衆取寵
英文翻译:curry favour by claptrap
哗:[huá]喧哗;喧闹:哗然。哗笑。哗变。寂静无哗。[huā]形容撞击、水流等的声音:铁门哗的一声拉上了。流水哗哗地响。
众:1.许多(跟“寡”相对):众多。众人。寡不敌众。众志成城。2.许多人:听众。观众。群众。众所周知。3.姓。
取:1.拿到手里:取款。取行李。把电灯泡取下来。2.得到;招致:取乐。取暖。自取灭亡。3.采取;选取:取道。录取。可取。给孩子取个名儿。4.姓。
宠:1.宠爱;偏爱:得宠。别把孩子宠坏了。2.姓。
“哗众取宠”这个词听起来有点抽象,它到底是什么意思?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夸张或浮夸的行为吸引别人的关注,但实际缺乏真正的价值。比如某位网红在直播中故意摔碎自己的手机,结果被发现用的是道具——这种行为就是用“表面热闹”掩盖“内在空虚”的典型例子。
为什么有人会哗众取宠呢?心理学研究显示,过度寻求关注往往源于内心的不安全感。就像班里总有个同学喜欢在老师提问时抢答错误答案,引发全班哄笑。这种看似搞笑的举动,背后可能藏着害怕被忽视的焦虑。
如何分辨真正的才华展示和哗众取宠?关键看行为是否传递有价值的内容。比如同样是在会议上发言,A同事用数据图表清晰阐述方案,B同事却大讲网络段子活跃气氛——前者在提供信息增量,后者可能只是在消耗注意力。
个人认为,现代社会的信息过载让“哗众取宠”变得更常见。短视频平台上,有人为博眼球生吃章鱼,有人认真分享生活技巧。我们既要理解注意力经济的现实,也要警惕被表象迷惑——就像选书不能只看封面烫金,更要翻看内页内容。
当遇到哗众取宠的现象时,不妨多问一句:“这个行为创造了什么实际价值?”某次社区活动里,组织者用无人机表演替代了原定的急救知识讲座,虽然现场热闹非凡,但参与者事后都说“除了照片什么都没留下”。这种对比恰似烟花和路灯的区别,一个瞬间绚烂,一个持久照亮。
保持真诚或许不如哗众取宠容易获得短期关注,但就像种树和放烟花的区别,前者需要时间沉淀,却能带来更稳固的信任。下次看到夸张的表演时,不妨给那些默默耕耘的人多点耐心,时间最终会让真正有价值的事物浮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