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chàng chóu liáng shā
成语解释:把沙当做米,计量时高呼数字。比喻以假象安定军心,迷惑敌人
成语出处:《南史 檀道济传》:“道济夜唱筹量沙,以所余少米散其上。及旦,魏军谓资粮有余,故不复追。”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指制造假象迷惑对方
繁体字形:唱籌量沙
英文翻译:pretending to be wealthy and generous
唱:1.口中发出(乐音);依照乐律发出声音:独唱。合唱。演唱。唱京戏。唱一支歌。2.大声叫:唱名。鸡唱三遍。3.歌曲;唱词:地方小唱。《穆柯寨》这出戏里,杨宗保的唱儿不多。4.姓。
筹:1.计数目或用作领取物品凭证的用具:竹筹。2.谋划:统筹兼顾。3.计策;办法:一筹莫展。
量:[liàng]1.测量东西体积多少的器物。如升、斗等。2.限度:胆量。力量。3.数量:降雨量。产量。4.估计;衡量:量力而行。5.哲学范畴。指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即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如多少、大小、高低、轻重、快慢等。[liáng]1.用器具确定东西的多少、长短或其他性质:量地。量血压。2.估计;衡量:打量。思量。
沙:[shā]1.细小的石粒:风沙。防沙林。飞沙走石。2.像沙的东西:豆沙。3.姓。4.(嗓音)不清脆,不响亮:沙哑。沙音。5.沙皇:沙俄。[shà]摇动,使东西里的杂物集中,以便清除:把米里的沙子沙一沙。
大伙儿听说过“唱筹量沙”这个成语吗?说白了,它讲的是古代打仗时用沙土冒充粮食,靠敲着竹筹计数来迷惑敌人的计策。比如现在职场里,小王负责的项目明明进度紧张,但他每次开会都拍胸脯说“人手绝对够用”,这可不就是现代版的唱筹量沙嘛——用积极的态度稳住军心,你懂的。
有人可能要问:这种虚张声势的招数真能管用?咱们举个活生生的例子。前年老家发大水,村支书老李硬是带着大伙儿用沙包垒出条“防洪堤”。虽然知道扛不住真洪水,但乡亲们看到这阵仗反而踏实了,齐心协力转移财物。这波操作,不就是唱筹量沙的智慧吗?用看得见的行动稳住人心,比空喊口号强百倍。
说到这儿,突然想起个有意思的现象。现在家长群里不也常见这招?孩子明明考砸了,家长偏在群里说“这次试卷确实有难度”。这既保全了孩子面子,又给老师留了台阶,要我说啊,现代人早把古人的智慧融进生活细节里了。不过话又说回来,这种策略得用得恰到好处,否则可就成了打肿脸充胖子。
依我看,唱筹量沙的精髓在于审时度势。就像去年公司年会,行政部预算被砍了一半,愣是用彩灯气球造出满堂生辉的效果。你看,关键时候虚实结合这招,可比老实巴交地哭穷管用多了。不过咱也得拎得清,这种策略就像炒菜放盐——适量提鲜,过量就齁嗓子了。
最后说句掏心窝的话,现在这年头信息满天飞,真假难辨的事儿多了去了。咱们既要学会看破别人的唱筹量沙,也要懂得在合适场合用这招化解危机。老祖宗的智慧搁在21世纪照样好使,关键看咱们怎么活学活用,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