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āng yí xià dǐng
成语解释:夏商的青铜礼器。泛称极其珍贵的古董。
成语出处:清·沈起凤《谐铎·吕仙宝筏》:“君文气息逼似《两京》,次者亦韩潮苏海,若以此猎取功名,譬犹执商彝夏鼎鬻诸五都之肆,非弗宝贵,而无如识者希也。”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指文物
繁体字形:商彜夏鼎
英文翻译:Shangyi Xiading
商:1.商量:协商。2.商业:经商。3.商人:行商。4.除法所得的结果:八除以二的商是四。5.朝代名(约前1600—前1046)。汤灭夏后建立。建都亳(bó,今河南商丘),国号商。以后多次迁都,至盘庚迁都殷(今河南安阳小屯一带),故商朝又称殷朝,也称殷商。传到纣,为周所灭。6.古代五音(宫、商、角、徵、羽)之一。相当于简谱的“2”。
彝:1.古代盛酒的器具。也泛指古代宗庙祭器。2.法度;常规:彝宪。彝训。3.彝族。
夏:1.夏季,一年的第二季,大体是农历四月至六月。2.指中国:华夏。3.朝代名。1.(约前2070—约前1600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相传为夏后氏部落联盟首领禹所建立。曾建都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阳翟(今河南禹县)等地。传到桀,为商汤所灭。2.十六国之一(407—431)。匈奴族赫连勃勃建立。建都统万城(今陕西靖边东北)。为吐谷浑所灭。3.(1032—1227)。北宋时党项族李元昊(hào)在中国西北地区建立。建都兴庆(今宁夏银川),史称西夏。为蒙古所灭。
鼎:1.古代煮东西用的器物,圆形,三足两耳,也有方形四足的。2.比喻王位、帝业:定鼎。问鼎。3.大:鼎力。鼎言。4.锅。5.姓。6.正当;正在:鼎盛。
商彝夏鼎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高大上,但说白了就是形容特别珍贵的老物件。比如家里传了三代的青花瓷碗,虽然平时不用,但爷爷总说这是“咱家的商彝夏鼎”,摔了可要心疼半年。
有人可能会问:现在都2023年了,这些老古董还有啥用?上周去朋友公司就看到活例子。他们老板在会议室摆了套民国茶具,每次谈合作都在这泡茶。客户摸着温润的紫砂壶说:“这老物件让人心里踏实。”你看,商彝夏鼎在现代职场也能当信任催化剂用。
记得去年在苏州博物馆见过件趣事。玻璃柜里的青铜鼎看着灰头土脸,但旁边的AR屏幕一照,立刻显现出三千年前的铸造过程。有个中学生兴奋地拍视频:“原来老祖宗这么聪明!”这时候的商彝夏鼎就像时空穿梭机,让历史变得能摸得着。
说到这儿我突然想到,现在年轻人收藏数字艺术品算不算新型商彝夏鼎?去年买了个区块链认证的电子水墨画,虽然摸不着,但每次打开钱包看到都觉得特有文化味儿。或许未来的博物馆里,数字藏品的全息投影会和青铜鼎肩并肩展览。
前几天路过老城改造区,发现拆迁的胡同砖瓦被做成文创书签。建筑工地的王师傅跟我说:“这些老砖可比钢筋水泥有故事。”谁说商彝夏鼎非得是博物馆藏品?寻常物件承载着集体记忆,照样是流动的文化血脉。
有个问题值得琢磨: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我们该如何与商彝夏鼎相处?去年参加非遗市集时,看到银匠用3D打印辅助錾刻,老手艺配上新技术,打造出既传统又时髦的首饰。或许最好的方式不是供起来,而是让老物件活在新场景里。
有次在茶楼听老先生说书,他拿着折扇比划:“这把扇子跟着我走南闯北三十年,扇骨都包浆了。”忽然明白商彝夏鼎不单是物品本身,更是岁月打磨出的独特气质。就像我爷爷那支老钢笔,笔尖磨秃了,但写出来的字格外有味道。
说到最后,我倒觉得商彝夏鼎最珍贵的不是年代久远,而是能触发人与历史的真实连接。上个月教女儿用活字印刷术印古诗,她沾满墨汁的小手举着宣纸喊:“妈妈,我在和宋朝人说话!”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感,才是文化传承最动人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