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àn yóu zhě nì
成语解释:会游泳的人,往往淹死。比喻人自以为有某种本领,因此而惹祸。
成语出处:《淮南子·原道训》:“夫善游者溺,善骑者堕,各以其所好,反自为祸。”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繁体字形:善游者溺
英文翻译:a good swimmer often gets drowned
善:1.善良;慈善(跟“恶”相对):善举。善事。心怀不善。2.善行;善事(跟“恶”相对):行善。劝善规过。3.良好:善策。善本。4.友好;和好:友善。相善。亲善。5.熟悉:面善。6.办好;弄好:善后。善始善终。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7.擅长;长于:善战。多谋善断。8.好好地:善自保重。善为说辞。9.容易;易于:善变。善忘。10.姓。
游:1.人或动物在水里行动:游泳。鱼在水里游。2.各处从容地行走;闲逛:游览。游园。游玩。游人。游遍大江南北。3.交游;来往。4.不固定的;经常移动的:游牧。游民。游击。游资。5.江河的一段:上游。中游。下游。6.姓。
者:1.用在形容词、动词或形容词性词组、动词性词组后面,表示有此属性或做此动作的人或事物:强者。老者。作者。读者。胜利者。未渡者。卖柑者。符合标准者。2.用在某某工作、某某主义后面,表示从事某项工作或信仰某个主义的人:文艺工作者。共产主义者。3.用在“二、三”等数词和“前、后”等方位词后面,指上文所说的事物:前者。后者。二者必居其一。两者缺一不可。4.用在词、词组、分句后面表示停顿:风者,空气流动而成。5.用在句尾表示希望或命令的语气(多见于早期白话):路上小心在意者!6.姓。7.指示代词。义同“这”(多见于早期白话):者番。者边。
溺:[nì]1.淹没:溺死。2.沉迷不悟;过分:沉溺。溺爱。[niào]同“尿(niào)”。
“善游者溺”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矛盾,明明擅长游泳的人,为什么反而更容易溺水呢?生活中真的有这样的例子吗?
比如,小区里有位游泳教练老张,平时带学员游得又快又稳,可去年夏天他在水库野泳时突然抽筋,差点出事。事后他感慨:“太相信自己技术了,没带跟屁虫(救生浮球),也没观察水温变化。”这正是“善游者溺”的生动写照——过度依赖经验,反而忽视了潜在风险。
有人可能会问:能力强难道不是优势吗?问题核心在于“能力陷阱”。就像开车二十年的老司机更容易边开车边看手机,程序员调试代码时常常忘记保存文档,当某项技能变得像呼吸般自然时,警惕性反而会下降。这时候,微小的变量就可能导致意外。
职场上也不乏这类现象。我认识的市场总监李姐,连续三年做出爆款策划,却在去年新品推广中沿用老套路,结果被竞争对手的新玩法反超。她后来在复盘会上说:“过去的成功成了今天的枷锁。”这让我联想到,保持“新手心态”或许才是对抗“善游者溺”的关键。
个人认为,这个成语不是在否定专业能力,而是提醒我们:真正的强者会在自信与谨慎之间架起桥梁。就像登山者系着安全绳攀登峭壁,既要有挑战高峰的勇气,也要有应对意外的预案。毕竟,江河里的暗流不会因为你是游泳健将就变得温柔。
下次看到身边高手遇到滑铁卢时,不妨多想想“善游者溺”的警示。能力的护城河需要持续拓宽,经验的铠甲更要定期检修。或许,在变化加速的时代,比“擅长”更重要的,是保持对未知的敬畏与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