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chuǎn yuè wú niú
成语解释:比喻因受某事物之苦而畏惧其类似者
成语出处:五代 谭用之《寄王侍御》诗:“喘月吴牛知夜至,嘶风胡马识秋来。”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喘月吴牛
英文翻译:Panting for the moon
喘:1.急促呼吸:喘口气。累得直喘。2.气喘:到了冬天,喘得更厉害了。
月:1.月球;月亮:月食。月光。赏月。2.计时的单位,公历1年分为12个月。3.每月的:月刊。月产量。4.形状像月亮的;圆的:月琴。月饼。5.姓。
吴:1.周朝国名(?—前473)。在今江苏、安徽、浙江一带,建都于吴(今江苏苏州)。公元前473年为越所灭。2.朝代名。1.三国之一(222—280)。孙权建立。在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一带,建都建业(今南京),国号吴,也称孙吴或东吴。为晋所灭。2.十国之一(902—937)。杨行密建立。建都广陵(今江苏扬州)。为南唐所灭。
牛:1.哺乳动物。草食,反刍。家牛有黄牛、水牛和牦牛等。黄牛一般作役用和肉用;水牛是水田耕作的重要役畜;牦牛可作高山峻岭间的驮运役畜。中国黄牛有秦川牛、南阳牛、鲁西黄牛、延边黄牛等;水牛有温州水牛、滨湖水牛等良种。云南产的一种野牛是中国国家重点保护动物。2.比喻固执、倔强,也比喻威风、神气:牛脾气。牛哄哄。他的样子可真牛。3.星名。二十八宿之一。4.牛顿的简称。
哎哟喂,今儿咱聊聊“喘月吴牛”这个成语,你听说过没?这个成语乍一听有点玄乎,其实背后藏着挺有意思的典故。话说古时候吴地(就是现在江浙一带)的牛啊,因为天气太热怕晒,连晚上看到月亮都以为是太阳,吓得直喘气。这故事说白了就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升级版,只不过主角换成了牛。
比如老张这人吧,去年炒股亏了一大笔,现在看到大盘稍微波动就慌得不行。同事劝他:“你这不成了喘月吴牛吗?指数涨跌跟天气变化似的,没必要天天盯着看啊!”你看,用在这儿是不是特形象?
这时候你可能要问了:这成语到底想说啥?嘿,核心就八个字——过度焦虑,反应过激!好比有人被开水烫过,后来连温水杯都不敢碰。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可不少见,你品,你细品。
说到这儿,我倒觉得这成语特别适合形容现代人的“信息焦虑症”。前两天我在地铁上看见个姑娘,手机推送一响立马掏出来看,结果只是天气预报。你说这是不是像极了吴地的牛?明明没有危险,却总被自己脑补的场景吓到。
不过话说回来,这种心态也不全是坏事。就像咱小区保安王大爷,自从被偷过电瓶车,现在巡逻时连树影晃动都要仔细检查。邻居们笑他是“喘月吴牛”,但人家愣是把小区治安搞成了街道模范。所以说啊,适当的警惕性反而能转化成行动力。
要我说,这个成语最妙的在于它提醒我们区分“真实威胁”和“心理阴影”。下次遇到让你心跳加速的情况,不妨先深呼吸,学学那个分辨太阳和月亮的智慧——毕竟生活里的“太阳”,可没想象中那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