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ìn
  • kǒu
  • juàn
  • shé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jìn kǒu juàn shé

成语解释:谓缄默不言。

成语出处:宋·苏洵《谏论下》:“迁其赏于不谏,迁其刑于谏,宜乎臣之噤口卷舌,而乱亡随之也。”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指不说话

繁体字形:噤口卷舌

英文翻译:To shut up one's tongue

噤口卷舌的意思

噤:1.闭口不作声:噤声。2.因冷而哆嗦:打寒噤。

口:1.嘴。2.出入通过的地方:门口。海口。3.特指港口。也特指长城的关口:转口。出口转内销。口外。古北口。4.行业;系统;专业方向:对口支援。文教口。专业不对口。5.容器与外面相通的部位:碗口儿。瓶子口儿。6.指人口:户口。拖家带口。7.指口味:口重。8.破裂的地方:裂口。疮口。9.刀剑等的锋刃:刀卷口了。10.骡、马、驴等的年龄(因可以由牙齿的状况判断):这匹马六岁口。11.量词。用于人,也用于某些家畜或器物:三口人。一口猪。两口缸。

卷:[juàn]机关里保存的文件:卷宗。调卷。查卷。[juǎn]1.把东西弯转裹成圆筒形:把竹帘子卷起来。卷起袖子就干。烙饼卷大葱。2.一种大的力量把东西撮起或裹住:风卷着雨点劈面打来。汽车卷起尘土,飞驰而过。她卷入了这场争论。3.裹成圆筒形的东西:铺盖卷儿。把挂历裹成一个卷儿寄出去。4.(卷儿)卷子(juǎn·zi):花卷儿。金银卷儿。5.用于成卷儿的东西:一卷纸。一卷铺盖。

舌:1.像舌头的东西:帽舌。火舌。2.铃或铎中的锤。

成语评论

噤口卷舌”这个词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但它其实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比如,公司会议上,同事小李明明发现项目方案有问题,却因为担心得罪领导而不敢轻易发言,这就是典型的“噤口卷舌”。这时候你可能会问:为什么人们会憋着话不说呢?

举个例子,朋友聚餐时,有人开了个不太合适的玩笑,大家虽然尴尬,但为了不破坏气氛都选择保持沉默。这种场景下,“噤口卷舌”的背后往往藏着对冲突的恐惧,或者对群体认同的渴望。但问题来了:沉默真的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吗?

我认为,适时的沉默能避免矛盾激化,但长期压抑表达反而会积累负面情绪。比如家庭中,孩子对父母的教育方式有意见却话到嘴边又咽回去,时间久了可能演变成亲子隔阂。这时候需要思考:如何找到开口的勇气?

有个真实案例:某创业团队在决策时,技术骨干发现产品设计漏洞却犹豫是否要指出,结果导致项目延期。这件事让我意识到,关键问题上的“噤口卷舌”可能造成更大损失。所以遇到这种情况,或许可以换个方式表达,比如用“我觉得这个方案还能优化”代替直接否定。

生活中,我们不必要求自己时刻直言不讳,但至少要学会分辨“什么时候该说真话”。就像看到公园里有人乱扔垃圾,与其装作没看见,不如递个垃圾袋笑着说:“您可能需要这个。”这种温和的表达方式,既打破了沉默,又维护了双方的面子。

下次遇到想说又不敢说的情况时,不妨试试“三秒法则”:先深呼吸三次,快速判断这句话的长期影响。如果是重要的事,哪怕声音发抖也要说出来;如果只是无关紧要的小事,暂时“噤口卷舌”反而能让自己更轻松。毕竟,说话的智慧不在于说多少,而在于说得恰到好处。

"噤口卷舌"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