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náng yíng zhào xuě
成语解释:囊萤:把萤火虫放在袋子中。形容家境贫寒,勤苦读书
成语出处:《晋书·车胤传》:“车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勤学苦读
繁体字形:囊萤照雪
英文翻译:A bag of fireflies shining on the snow
囊:[náng]1.袋子:布囊。2.像袋子的东西:胆囊。3.用袋子装:囊沙。[nāng]〔囊膪〕猪胸腹部又肥又松的肉。膪(chuài)。
萤:昆虫,身体黄褐色,触角丝状,腹部末端有发光的器官,能发带绿色的光。白天伏在草丛里,夜晚飞出来。种类很多,通称萤火虫。
照:1.照射:日照。阳光照在窗台上。用手电筒照一照。2.对着镜子或其他反光的东西看自己的影子;有反光作用的东西把人或物的形象反映出来:照镜子。湖面如镜,把岸上的树木照得清清楚楚。3.拍摄(相片、电影):这张相片照得很好。4.相片:小照。玉照。5.执照;政府所发的凭证:车照。护照。牌照。取缔无照摊贩。6.照料:照管。照应。7.通知:关照。照会。8.比照:查照。对照。9.知晓;明白:心照不宣。10.姓。
雪:1.空气中降落的白色结晶,多为六角形,是气温降低到0℃以下时,空气层中的水蒸气凝结而成的。2.颜色或光彩像雪的:雪白。雪亮。3.姓。4.洗掉(耻辱、仇恨、冤枉):雪耻。雪恨。昭雪。洗雪。
「囊萤照雪」这个成语,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陌生?其实它背后藏着两个古代读书人的故事。晋代车胤没钱买灯油,夏天抓萤火虫装在布袋里照明读书;孙康冬天借着雪地反射的月光夜读。这两个人后来都成了大人物,所以这个成语常被用来夸人「条件再差也要努力」。
这时候你可能会问:这故事是不是太夸张了?现在有电灯有手机,谁还需要抓虫子、晒月亮啊?其实重点不在照明方式,而在那股子「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劲头。就像今天有人在地铁上用手机背单词,在快餐店蹭WiFi写论文,本质上都是现代版的「囊萤照雪」。
有人觉得这种故事是毒鸡汤——都2023年了,还宣传吃苦受罪?我倒觉得重点不在「吃苦」,而在「不找借口」。见过太多人抱怨公司没培训、家里没资源,却对B站上免费网课视而不见。真正的障碍往往不是客观条件,而是「等靠要」的惯性思维。
换个角度看,古人的困境反而成就了他们的专注力。萤火虫的光顶多照亮几行字,雪地反光也就撑个把时辰,这种天然的「时间限制器」倒逼着高效学习。现在人面对手机里无穷的信息流,反而容易陷入「刷了一晚上,啥也没记住」的怪圈。或许我们该向古人学的,不仅是勤奋,更是那份「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的清醒。
最近听说有程序员在通勤路上用平板电脑写代码,屏幕调到最暗省电;也见过菜场阿姨用记账APP学财务知识,屏幕裂了拿胶带粘着继续用。这些活生生的例子让我相信,「囊萤照雪」的精神从未过时,只不过道具从布袋变成了充电宝,从雪地变成了电子墨水屏。
说到底,这个成语最打动人的地方,是它打破了「完美条件」的幻觉。就像登山不一定需要专业装备,先迈出第一步更重要。当你真的特别想做成一件事时,全世界都会变成你的萤火虫——重点在于,你愿不愿意在黑暗里先伸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