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í
  • zhī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ì shí zhī qì

成语解释:本指一年四季的气象,后以“备四时之气”喻指人的气度弘远。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谢太傅绝重褚公,常称褚季野虽不言而四时之气亦备。”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四時之氣

英文翻译:seasonal pathogens , exopathogens

四时之气的意思

四:1.三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姓。3.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见〖工尺〗。

时:1.时间(对空间而言):时空观念。2.时代;时候:古时。唐时。战时。3.时间单位。旧指时辰,现指小时,即一日(一个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4.指规定的时间:按时上班。过时作废。5.季节:四时如春。6.现在的;当时的:时事。时兴。7.时俗;时尚:入时。8.副词。时常:时时。时有错误。9.有时候:时阴时晴。10.时机:不误农时。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气:1.没有一定的形状、体积,能自由散布的物体:气体。2.呼吸:没气了。气厥。气促。气息。一气呵成。3.自然界寒、暧、阴、晴等现象:气候。气温。气象。4.鼻子闻到的味:气味。臭气。5.人的精神状态:气概。气节。气魄。气派。气馁。6.怒,或使人发怒:不要气我了。气恼。气盛(shèng)。忍气吞声。7.欺压:受气。8.中医指能使人体器官发挥机能的动力:气功。气血。气虚。9.中医指某种症象:痰气。湿气。10.景象:和气。气氛。气韵(文章或书法绘画的意境或韵味)。

成语评论

说到“四时之气”,大家可能觉得这个词有点文绉绉的,但其实就是春夏秋冬四季的气候变化。比如成语“春暖花开”,字面意思是春天暖和了花开了,但常被用来形容事情有了好开端。举个例子:公司新项目刚启动时,老板说:“现在算是春暖花开,但后面的路还得稳扎稳打。”你看,四季的变化是不是和我们的生活节奏挺像的?

有人可能会问:“这些成语除了描述天气,还能用在哪儿?”举个例子,“秋高气爽”不仅能说天气舒适,还能比喻人的状态轻松。比如朋友刚完成大项目后感叹:“终于能像秋高气爽的天儿一样喘口气了。”其实四季的成语就像调味料,给语言加点画面感。

再比如“寒冬腊月”,原本指农历十二月最冷的时候,现在也能用来形容行业低谷期。有个创业者曾自嘲:“我们这行现在简直是寒冬腊月,但熬过去总能等到春天。”这种比喻让抽象的压力变得具体,听的人秒懂。

我发现现代人虽然住在钢筋水泥里,但四季成语反而用得更活了。手机推送里写着“夏日炎炎,注意防晒”,同事聊天会说“你这效率简直春风化雨”。这些老词儿像传家宝,在新场景里照样发光。下次看天气预报时,不妨想想:这温度变化里,藏着多少能用在生活里的智慧?

最后留个思考题:如果让你用“四时之气”的成语形容最近的生活,你会选哪个?是“万物复苏”的期待,还是“硕果累累”的满足?语言就像镜子,照见的不仅是季节,更是我们的日子怎么过。

四时之气的造句

  1. 造句 四时之气,常如初春,寒止于凉,暑止于温。
  2. 造句 斗柄所指,四时之气,随之而转,以此九星之气,下施于地,发生万物。
  3. 造句 风却怕他怎的!此乃天象四时之气,有何惧哉!
  4. 造句 制之以财,用之以礼,丰年不奢,凶年不俭,素有蓄积,以储其后,此治人之道,不亦合於四时之气乎?
  5. 造句 所谓春山艳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淡,冬山惨淡而如睡,此四时之气也。
  6. 造句 小麦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粮食作物,其秋种、冬长、春秀、夏实,受四时之气,故为五谷之精品,是人类最主要的食物之一。
  7. 造句 所存思的对象,除了宗教色彩很浓的身内外神真、仙境、天宫等外,还有日月光明、云雾、五方四时之气、紫气等自然景物。
  8. 造句 可采天气、地气、太阳之气、月亮之气、万物之气、四方之气,四时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