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ì mǎ cuán tí
成语解释:指两手两脚被捆在一起。
成语出处:元 关汉卿《调风月》第二折:“则道是孤鸿伴影,几时吃四马攒蹄。”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复句式;作谓语、宾语、分句;含贬义
繁体字形:四馬攅蹏
英文翻译:hands and feet are tied together
四:1.三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姓。3.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见〖工尺〗。
马:1.哺乳动物,头小,面部长,耳壳直立,颈部有鬣,四肢强健,每肢各有一蹄,善跑,尾生有长毛。是重要的力畜之一,可供拉车、耕地、乘骑等用。皮可制革。2.大:马蜂。马勺。3.姓。
攒:[zǎn]积聚;储蓄:攒粪。攒钱。[cuán]1.凑集;聚拢:攒聚。攒土。2.用现成的零件自行拼装:攒一辆自行车。我这台电脑是自己攒的。
蹄:牛、马等牲畜趾端的角质保护物。也指有蹄的脚:马不停蹄。
“四马攒蹄”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四匹马的蹄子聚在一起,听起来像是一幅热闹的画面。但实际使用时,它常被用来形容多方力量或资源过度集中,反而导致效率低下甚至冲突。比如:“公司里四个部门同时争夺同一个项目,结果四马攒蹄,谁都跑不快,反而耽误了进度。” 这个例子中,表面上的“合作”变成了“内耗”,是不是挺有意思?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资源集中反而成了问题?”其实关键在“协调成本”。想象四个骑手各自牵着一匹马,如果方向不一致,马匹越强壮反而越容易互相拉扯。现实中,团队合作需要清晰的权责分工,就像驾车时要有人握缰绳、有人看路线一样。
再举个生活化的例子:“一线城市吸引大量人才本是好事,但若所有资源都往中心城区倾斜,就会出现四马攒蹄式的拥堵——房价飙升、通勤困难,连买个菜都要排长队。” 这时候,“分散发展卫星城”反而能让整个系统更灵活,就像把四匹马分开到不同赛道奔跑。
我观察到,这种现象在家庭教育中也常见。比如家长给孩子报满各种补习班,本意是“全面培养”,结果孩子精力分散,反而学不精任何一项。这时候不如学学古人说的“有所为有所不为”,就像驯马师会让每匹马主攻不同项目:有的擅长耐力跑,有的适合障碍赛。
最后想提醒的是:集中资源本身不是错,关键在于动态调整策略。就像驾驶马车,起步时需要合力加速,遇到转弯就得调整节奏。无论是管理团队还是规划人生,保持“既专注又灵活”的态度,或许能让“四马攒蹄”从困局变成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