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uí shēng qǐ sǐ
成语解释:起死回生。形容医道高明,能把垂死的人救活。也用以形容挽回了看来没有希望的事物。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七十回:“回生起死妙难言,拯惫扶危更多益。”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医术高明
繁体字形:迴生起死
英文翻译:Rise to life and die
回:1.曲折环绕:回旋。巡回。迂回。回形针。峰回路转。2.从别处到原来的地方;还:回家。回乡。送回原处。3.掉转:回头。回过身来。4.答复;回报:回信。回敬。5.回禀。6.谢绝(邀请);退掉(预定的酒席等);辞去(伙计、佣工):送来的礼物都回了。7.指事情、动作的次数:来了一回。听过两回。那是另一回事。8.说书的一个段落,章回小说的一章:一百二十回抄本《红楼梦》。9.回族:回民。10.姓。11.趋向动词。用在动词后面,表示人或事物随动作从别处到原处:从邮局取回一个包裹。书报阅后,请放回原处。
生:1.生育;出生:胎生。卵生。生孩子。优生优育。生于北京。2.生长:生根。生芽。3.生存;活(跟“死”相对):舍生忘死。同生共死。4.生计:谋生。营生。5.生命:丧生。舍生取义。6.生平:一生一世。今生今世。7.具有生命力的;活的:生物。生龙活虎。8.产生;发生:生病。生效。惹是生非。9.使柴、煤等燃烧:生火。生炉子。10.姓。11.果实没有成熟(跟“熟”相对,下12.—13.同):生柿子。这西瓜是生的。14.(食物)没有煮过或煮得不够的:夹生饭。生吃瓜果要洗净。15.没有进一步加工或炼过的:生石膏。生铁。16.生疏:生人。生字。认生。刚到这里,工作很生。17.生硬;勉强:生凑(勉强凑成)。生搬硬套。18.很(用在少数表示感情、感觉的词的前面):生怕。生恐。生疼。19.某些指人的名词后缀:医生。20.某些副词的后缀,如“好生、怎生”等。
起:1.由坐卧趴伏而站立或由躺而坐:起来。起立。起床。早睡早起。2.离开原来的位置:起身。起飞。3.物体由下往上升:皮球不起了。4.长出(疱、疙瘩、痱子):夏天小孩儿身上爱起痱子。5.把收藏或嵌入的东西弄出来:起货。起钉子。6.发生:起风了。起疑心。起作用。7.发动;兴起:起兵。起事。8.拟写:起稿子。起草。9.建立:起伙。起会。白手起家。平地起高楼。10.姓。11.件;次:这样的案子每年总有几起。防止了一起事故。12.群;批:外面进来一起人。他们分六起往地里送肥料。13.用在动词后,表示事物随动作出现:乐队奏起迎宾曲。会场响起热烈掌声。14.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涉及人或事:他多次问起过你。想起一件事。
死:1.(生物)失去生命(跟“生、活”相对):死亡。死人。这棵树死了。死棋。死火山。2.不顾生命;拼死:死战。死守。3.至死,表示坚决:死不认输。死也不松手。4.表示达到极点:笑死人。高兴死了。死顽固。5.不可调和的:死敌。死对头。6.固定;死板;不活动:死脑筋。死心眼。死规矩。死水。开会的时间要定死。7.不能通过:死胡同。死路一条。把漏洞堵死。
生活中真会有"回生起死"的奇迹吗?先看个例子:急诊室里,心电监护仪突然发出刺耳的长鸣,值班医生立即展开抢救。经过半小时的胸外按压和三次电击,原本已经直线的心电图重新跳起了波浪舞。这个惊心动魄的过程,不就是对"回生起死"最生动的诠释吗?
或许你会问:这不就是现代医学的常规操作吗?确实,在医疗领域,"回生起死"更多指向技术突破带来的生机。但换个角度看,当创业者用创新思维盘活破产企业,当老师用耐心教育唤醒厌学少年,这些都在演绎着不同维度的"生命复苏"。
我曾在山区支教时目睹过这样的场景:辍学半年的小芳重新走进教室那天,老校长颤抖着擦眼镜的动作,让我真切感受到教育工作者如何用知识的力量"唤醒沉睡的灵魂"。这种精神层面的"回生起死",往往比生理抢救更考验人的智慧与毅力。
需要澄清的是,成语本意并非真的让死者复活。就像传说中的"九转还魂丹"更多是古人美好想象,现代人更应关注其象征意义——在看似绝望的境地里寻找转机。那些疫情期间转型成功的企业,不正是用"回生起死"的智慧续写生存故事吗?
有个有趣的发现:中医古藉记载的"起死回生"案例,大多发生在患者尚未真正死亡时。这提醒我们把握时机的重要性。就像暴雨后的庄稼,看似倒伏枯黄,只要及时扶正培土,依然能重新挺立。生活中的转机,往往藏在"看似无望却还有救"的临界点上。
最后想分享个观点:与其等待奇迹降临,不如主动创造生机。那个坚持给昏迷患者读家书的护士,那些在沙漠里种出绿洲的治沙人,他们都在证明——所谓"回生起死"的魔法,其实是人类智慧与自然规律的和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