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uó shì duō jiān
成语解释:国家连续出现重大事故。形容国家局势不安定
成语出处:清·钱彩《说岳全传》第47回:“迩者获罪于天,国事多艰,以致胡马长驱,干戈鼎沸。”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局势
繁体字形:國事多艱
英文翻译:State affairs are difficult
国:1.国家:国内。祖国。外国。保家卫国。2.代表或象征国家的:国徽。国旗。国花。3.在一国内最好的:国手。国色。4.指本国的,特指我国的:国产。国术。国画。国药。5.姓。
事:1.事情:国事。公事。2.事故:出事。平安无事。3.职业:谋事。4.关系;责任:回去吧,没有你的事了。5.从事:大事宣传。6.侍奉;伺候:事亲。不事王侯。
多:1.数量大(跟“少、寡”相对):多年。多种多样。多才多艺。多快好省。2.超出原有或应有的数目;比原来的数目有所增加(跟“少”相对):这句话多了一个字。你的钱给多了,还你吧。3.过分的;不必要的:多心。多嘴。多疑。4.(用在数量词后)表示有零头:五十多岁。两丈多高。三年多。5.表示相差的程度大:他比我强多了。这样摆好看得多。6.姓。7.用在感叹句里,表示程度很高:你看他老人家多有精神!。这问题多不简单哪!8.指某种程度:无论山有多高,路有多陡,他总是走在前面。有多大劲使多大劲。
艰:困难:艰苦。艰深。物力维艰。
提到“国事多艰”这个成语,许多人会联想到历史课本里的王朝兴衰。但这个词究竟如何用在实际语境中?举个最直接的例子:当自然灾害、经济波动或外交摩擦同时发生时,人们常感叹“国事多艰,但民众齐心总能渡过难关”。这种表达既承认现实的复杂性,又暗含解决问题的信心。
有人可能会问:“国事多艰只能用来描述大事件吗?”其实不然。就像去年某地突发暴雨导致交通瘫痪,当地官员在发布会上说“当前国事多艰,但我们优先保障民生”,这里便将宏观成语灵活运用在具体场景中,既体现格局又不失温度。
另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是:“这个词是否带有消极色彩?”从苏轼在《教战守策》中写下“当今国事多艰”,到现代新闻报道里的使用语境,成语本身不带褒贬,关键在于说话者的态度。例如企业家在行业论坛上说“虽国事多艰,创新企业反成破局先锋”,反而传递出危机中抓机遇的智慧。
我观察到,年轻一代对这类成语的使用颇有创意。曾有大学生在社区改造方案里写道:“社区旧改看似国事多艰,实则是多方协作的练兵场。”这种将宏大叙事与微观实践结合的表述,既保留成语的厚重感,又注入鲜活的时代气息。
面对当前全球化变局,或许可以这样思考:国事多艰的本质,是时代更替中的必然阵痛。就像智能手机颠覆传统通讯时,既冲击原有产业链,又催生出移动支付、短视频等新业态。国家发展亦如是,每一次突破瓶颈的过程,都在为下一轮增长积蓄能量。
最后要强调的是,成语的生命力在于创造性运用。下次遇到棘手问题时,不妨试试说“眼下国事多艰,咱们不如换个思路闯条新路”——把历史沉淀的智慧转化为解决问题的积极心态,或许正是传统文化留给我们的珍贵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