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uó mài mín mìng
成语解释:脉:命脉。国家和人民的命脉。比喻国家和人民赖以生存的根基
成语出处:毛泽东《向国民党的十点要求》:“当此国难深重之秋,若犹不思变计,则日汪肆扰于外,奸徒破坏于内,国脉民命,岌岌可危矣。”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國脉民命
英文翻译:National network and people's life
国:1.国家:国内。祖国。外国。保家卫国。2.代表或象征国家的:国徽。国旗。国花。3.在一国内最好的:国手。国色。4.指本国的,特指我国的:国产。国术。国画。国药。5.姓。
脉:[mài]1.血管:动脉。静脉。2.脉搏:切脉。3.植物叶子上的筋络:平行脉。网状脉。4.连贯分布成为一个系统的东西:山脉。矿脉。[mò]〔脉脉〕原指凝视。后多用来形容深含感情的样子:温情脉。
民:1.人民:国泰民安。为民除害。2.指某种人:藏民。回民。农民。渔民。牧民。居民。侨民。3.民间的:民歌。民谣。4.非军人;非军事的:拥军爱民。民航。民用。5.姓。
命:1.动植物的生活能力:生命。救命。逃命。拼命。命脉。性命。相依为命。2.迷信认为生来就注定的贫富、寿数等:天命。命相(xiàng)。命运(a.迷信指生死、贫富和一切遭遇;b.喻发展变化的趋向,如“人民一定能掌握自己的命命”)。3.上级对下级的指示:奉命。遵命。命令。使命。4.给予(名称等):命名。命题。命意。5.指派,使用:命官。
“国脉民命”这个词听起来挺宏大的,但它离我们远吗?举个生活中的例子:某地政府决定把原本计划盖商业综合体的土地改建成公园和学校。有人问:“这不影响财政收入吗?”但长远来看,良好的教育环境和公共空间能提升居民幸福感,吸引人才定居——这才是真正在守护“国脉民命”。
企业决策中也有类似逻辑。某食品公司发现某批次产品存在万分之一的质检瑕疵,管理层连夜决定召回全部产品。员工质疑:“这会损失上千万啊!”但企业信誉和消费者健康的价值,岂是短期利润能衡量的?这种取舍恰恰体现了对“民命”的重视。
有人可能会问:“普通人怎么参与守护国脉民命?”其实很简单:社区志愿者定期检查消防通道是否畅通,业主群讨论垃圾分类方案,甚至家长在家长会上提议增加学生户外活动时间——这些看似微小的集体决策,都在编织着社会安全网。
疫情初期口罩厂老板王师傅的故事让我印象深刻。他放弃出口订单,把库存全部平价供应给本地医院。同行说他“不会做生意”,但后来政府主动帮他升级生产线,市民自发成为品牌忠实客户。这个案例生动说明:当个体选择与国脉民命同频时,往往能获得意想不到的长远回报。
在数字时代,“国脉民命”有了新内涵。某直播平台封禁宣扬暴力的网红主播,虽然损失了流量,却维护了网络环境的清朗。就像河道治理需要定期清淤,文化领域的“疏浚工程”同样关乎民族精神命脉的健康延续。
最近注意到一个有趣现象: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传统手工艺复兴。他们未必都指望这个赚钱,但正如非遗传承人李奶奶说的:“针脚里藏着老祖宗的智慧,不能在我们这代断了线。”这种文化自觉,何尝不是在守护文明传承的“国脉”?
站在历史长河看,每个时代对“国脉民命”的理解都在演进。过去可能是修长城御外敌,现在是建5G促发展;过去讲究仓廪实知礼节,如今更重视绿水青山。但核心始终未变:把人民福祉作为衡量发展的标尺,让国家命脉随着时代脉搏共同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