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dì chǒu dé qí
成语解释:丑:同类。地相等,德相同。比喻彼此条件一样。
成语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下》:“今天下地丑德齐,莫能相尚。”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比喻彼此条件一样
繁体字形:地醜惪齊
英文翻译:under the same condition
地:[dì]1.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地心说。2.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地质。地壳。3.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陆地。地下。4.地球表面的土壤:土地。田地。地政。地主。5.地球上的一个区域:地区。此地。6.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地板。地毯。7.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地点。目的地。8.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易地以处。9.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见地。境地。心地。10.底子:质地。[de]结构助词,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慢慢地走。
丑:1.地支的第二位。见〖干支〗。2.(Chǒu)姓。3.丑陋;不好看(跟“美”相对):丑媳妇。长相太丑。4.叫人厌恶或瞧不起的:丑态。丑闻。5.不好的、不光彩的事物:家丑。出丑。6.坏;不好:脾气丑。7.戏曲角色行当,扮演滑稽人物,鼻梁上抹白粉,有文丑、武丑之分。也叫小花脸或三花脸。
德:1.道德,品行;特指好的品行:德育。美德。德才兼备。2.心意;志向:同心同德。离心离德。3.恩惠;好处:感恩戴德。4.德国的简称。
齐:[qí]1.东西的一头平或排成一条直线:齐整。参差不齐。2.达到,跟什么一般平:见贤思齐。河水齐腰深。3.同时;同样;一起:齐名。齐声。齐心协力。一齐前进。4.全;完全:齐全。人到齐了。5.中国周代诸侯国名,疆域在今山东省北部、东部和河北省的东南部。6.中国朝代名:南朝齐。北朝齐。[jì]1.调剂:夫匠者手巧也,而医者齐药也。后作“剂”。2.药剂:处齐不过数种。后作“剂”。3.界限;分际:百年,寿之大齐。4.成功;成熟:事能得齐。后作“济”。[zī]同“粢”。古代用于祭祀的谷物。[zhāi]1.同“斋”。2.斋戒:齐三日而后行。3.庄敬:齐庄。齐严。
“地丑德齐”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怪,但背后藏着挺有意思的道理。字面意思是“土地贫瘠,但德行齐备”,原本出自《左传》,现在多用来形容一个地方或人虽然外在条件普通,但内在品德或能力出众。举个例子:小王工作的山区小学教室简陋,课桌椅都用了十几年,但孩子们在他的指导下成绩全县第一——这种“硬件不足,软件超车”的情况,就是典型的地丑德齐。
问题来了:为什么外表和内在常常不匹配?其实这和人的认知习惯有关。我们习惯用眼睛快速判断事物,比如看到老旧社区就觉得落后,遇到相貌平平的人就低估其能力。但就像网购时不能只看商品封面图,生活中许多“宝藏”恰恰藏在粗糙的外表之下。比如社区活动中心外墙掉漆,里面却每天有退休教师免费教孩子书法;菜市场摊主穿着围裙忙得满头汗,却能准确记住每位常客的口味。
我曾在西北旅行时见过地丑德齐的真实案例。戈壁滩上的光伏电站远看像灰扑扑的棋盘,走近才发现这些太阳能板每天能供应十万户用电。当地人开玩笑说:“咱们这儿是沙子里长金豆,旱地里冒清泉。”这种反差让我深刻体会到——环境的限制从来不是决定价值的唯一标准。
现代版地丑德齐怎么用?职场中常见这样的情况:穿着休闲的程序员可能藏着架构系统的绝活,说话慢吞吞的老会计往往能瞬间发现报表漏洞。有个朋友开的面包店门脸只有五平米,但凭借独家发酵技术,凌晨三点就有人排队购买。这些例子都在说同一个道理:真正的竞争力往往不在表面。
说到个人观点,我觉得这个成语特别适合当下这个“颜值经济”时代。社交媒体让我们习惯了精修过的完美形象,但地丑德齐提醒我们:剥开朴实的外壳,才能尝到最甜的果肉。就像选择朋友不该只看衣着光鲜,挑选水果也不必专挑表皮光滑的——有些带着虫眼儿的苹果,反而更甜更健康。
下次逛旧货市场时,不妨多留意那些落灰的老物件;遇到说话带口音的同事,试着多聊几句。生活这本大书里,最精彩的章节往往不在烫金封面上,而在看似普通的纸张之间。地丑德齐不仅是成语,更像是给我们戴了副透视眼镜,帮我们看见平凡背后的不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