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dì bēng shān cuī
成语解释:土地崩裂,山岭倒塌。多形容巨大变故。
成语出处:唐 李白《蜀道难》:“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形容巨大变化
繁体字形:地崩山摧
英文翻译:hills topple and the earth shake
地:[dì]1.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地心说。2.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地质。地壳。3.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陆地。地下。4.地球表面的土壤:土地。田地。地政。地主。5.地球上的一个区域:地区。此地。6.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地板。地毯。7.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地点。目的地。8.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易地以处。9.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见地。境地。心地。10.底子:质地。[de]结构助词,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慢慢地走。
崩:1.倒塌:土崩瓦解。2.破裂:豆荚崩开了。两人谈崩了。3.被弹(tán)射的物体击中:注意,别崩了眼睛。4.旧指帝王死亡。
山:1.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高耸的部分:高山。山顶。2.像山的东西:冰山。3.蚕蔟:蚕上山了。4.山墙:房山。
摧:折断;破坏:摧折。摧毁。无坚不摧。
说到“地崩山摧”这个成语,大家可能会联想到那种天崩地裂的大场面,对吧?比如:“地震来临时,整个山谷仿佛地崩山摧,连山头的巨石都滚落到村庄里。”这种场景感,你懂的,瞬间就能让人感受到自然力量的恐怖。不过话说回来,这成语只能用来描述自然灾害吗?当然不是!咱们往下看。
举个历史事件的例子:“秦朝修建长城时,工程浩大,地崩山摧般的劳役压力让无数百姓苦不堪言。”你看,这里用它形容社会变革带来的冲击,是不是也挺贴切?其实啊,成语的妙处就在于它能跳出字面意思,灵活用在各种语境里。比如有人会说:“公司突然宣布裁员,整个团队像地崩山摧一样陷入混乱。”这就把物理冲击转化成了心理冲击,够形象吧?
这时候可能有小伙伴问:“那这成语和‘天翻地覆’有啥区别?”问得好!虽然都形容巨大变化,但“地崩山摧”更强调破坏性过程,比如:“火山喷发后,原本秀美的岛屿变得地崩山摧,几乎认不出原貌。”而“天翻地覆”更侧重结果上的彻底改变。不过语言嘛,本来就是活的,日常用混了也没必要太纠结,对吧?
我个人觉得,这个成语特别适合用来比喻那些突如其来的转折点。比如创业失败的朋友可能会感慨:“当时资金链断裂的瞬间,真有种地崩山摧的感觉,但后来反而逼着我找到了新方向。”你看,坏事变好事的例子,反而让成语带上了点乐观色彩——毕竟崩塌之后,也可能迎来重建嘛。
最后提一嘴,现在很多年轻人喜欢用“地崩山摧”玩梗,比如形容考试挂科后的心情,或者游戏里BOSS大招的特效。这种用法虽然不传统,但恰恰说明成语的生命力在于不断适应新时代的语境。所以啊,下次遇到让你“裂开”的事情,试试用“地崩山摧”形容,没准能显得特有文化呢!(手动狗头保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