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ín
  • pí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dì jí mín pín

成语解释:土地瘠薄,人民贫穷。

成语出处:清·刘大櫆《送黟令孙君改任凤阳序》:“先时地瘠民贫,催科愈烦,而逋负愈积,逋久不偿,视为固然。”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国情等

繁体字形:地瘠民貧

英文翻译:the soil is sterile and the people are poor

地瘠民贫的意思

地:[dì]1.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地心说。2.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地质。地壳。3.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陆地。地下。4.地球表面的土壤:土地。田地。地政。地主。5.地球上的一个区域:地区。此地。6.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地板。地毯。7.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地点。目的地。8.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易地以处。9.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见地。境地。心地。10.底子:质地。[de]结构助词,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慢慢地走。

瘠:1.身体瘦弱。2.(土地)不肥沃:瘠薄。瘠土。

民:1.人民:国泰民安。为民除害。2.指某种人:藏民。回民。农民。渔民。牧民。居民。侨民。3.民间的:民歌。民谣。4.非军人;非军事的:拥军爱民。民航。民用。5.姓。

贫:1.穷(跟“富”相对):贫农。贫民。贫苦。2.缺少;不足:贫血。3.用于僧道的自称:贫僧。贫道。4.姓。5.絮叨可厌:这个人嘴真贫。你老说那些话,听着怪贫的。

成语评论

说到“地瘠民贫”,大伙儿可能觉得这词儿离现代生活挺远的吧?其实不然!举个例子,西北某些山区,土地沙化严重,庄稼收成连糊口都难,年轻人只能外出打工,村里只剩老人孩子留守。你瞧,这不就是典型的“地瘠民贫”吗?这时候有人要问了:“这种地方是不是注定发展不起来?”嗐,别急着下结论!现在国家搞退耕还林、发展特色养殖,有些村子靠种枸杞、养滩羊反而闯出了新路子。

再往古代瞅瞅,明朝那会儿的陕北地区,县志里就写着“三年两旱,十室九空”。老百姓为了活命,愣是把榆树皮磨成粉当主食。这时候问题来了:“天灾人祸面前,地瘠民贫是不是死局?”要我说啊,还真不是!后来晋商打通商路,把陕北的盐、毛皮运出去,硬是靠贸易盘活了经济。所以说啊,资源匮乏的地界儿,找对路子照样能翻身。

不过话又说回来,现在有些自媒体总爱拿“地瘠民贫”当卖惨素材。比如拍个破败老屋配段悲情音乐,评论区立马炸锅:“政府怎么不管管?”可他们没拍到的是,山背后新修的公路早就通到了乡里,电商快递点也立起来了。说白了,看问题不能只看表面嘛!就像我家二叔常说:“穷山恶水也能出金凤凰,关键得看人有没有那股子闯劲儿。”这话糙理不糙,您说是这个理儿不?

最后唠点实在的,地瘠民贫这事儿吧,既是挑战也是机遇。现在科技这么发达,无人机能帮农民巡田,直播带货能把山货卖到全国。只要脑子活泛,黄土高坡能种出有机苹果,盐碱地里能养出大闸蟹。未来的路还长着呢,谁敢打包票说这些地方没出息?咱们呐,还是得多看可能性,少唱衰调门儿!

地瘠民贫的造句

  1. 造句 元谋县地瘠民贫,二十万人都多了。
  2. 造句 他深感封地河南土旷人稀,地瘠民贫,便从当地丰富的野生植物中,查出荒年可以采来充饥。
  3. 造句 烦心的是总向我讨要粮草,西北地瘠民贫,粮食不足。
  4. 造句 这里地瘠民贫,偏僻闭塞,盗贼横行。
  5. 造句 西北地广人稀,地瘠民贫,环境十分恶劣。
  6. 造句 与目前地瘠民贫,纵观数千年中国史,从未有如北方那样出现过威胁中原王朝民族的西北相比,黄琼心中认为真正称得上朝廷心腹大患的是东南边。
  7. 造句 旧昌平运额共十八万石有奇,今止十四万,密云仅得十万,惟赖召商一法,而地瘠民贫,势难长恃。
  8. 造句 新宁南与广西全州接壤,西北为城步、武冈,境内汉、苗、瑶等各民族杂居,地瘠民贫,人民终岁劳苦,而不得温饱。

"地瘠民贫"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