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ēng
  • fén
  • shū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kēng rú fén shū

成语解释:坑:活埋;焚:烧。焚毁书籍,坑杀书生

成语出处:汉·孔安国《〈尚书〉序》:“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文化专制

繁体字形:坑儒焚書

英文翻译:Pitching scholars and burning books

坑儒焚书的意思

坑:1.洼下去的地方:泥坑。弹坑。刨个坑儿。一个萝卜一个坑。2.地洞;地道:坑道。矿坑。3.古时指活埋人:坑杀。焚书坑儒。4.坑害:坑人。她被人坑了。5.姓。

儒:1.旧时泛指读书人:儒生。儒医。2.古代从巫、史、祝、卜中分化出来的专司礼仪的人。3.儒家:儒术。4.通“懦(nuò)”。懦弱:偷儒转脱。

焚:烧:焚香。玩火自焚。忧心如焚。

书:1.写字;记录;书写:书法。大书特书。振笔直书。2.字体:楷书。隶书。3.装订成册的著作:一本书。一部书。一套书。丛书。新书。古书。书店。4.书信:家书。书札。5.文件:证书。保证书。说明书。挑战书。白皮书。6.姓。

成语评论

坑儒焚书”这个成语,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吓人?其实它背后有一段真实的历史故事。相传秦始皇为了统一思想,曾下令焚烧儒家经典,活埋反对他的学者。不过,这个成语如今更多用来比喻对文化的粗暴打压,而不再特指历史事件本身。

举个生活化的例子:公司新领导上任后,突然删除了所有员工的创意文档,还开除了提建议的同事。老张摇头感叹:“这简直是现代版坑儒焚书,把大家的心血都糟蹋了。”这里用成语比喻压制创新思维的行为,比直接批评更生动有力。

有人可能会问:“焚书坑儒都过去两千年了,这个成语现在还有现实意义吗?”其实在网络时代,它有了新解读。比如某社交平台批量删除用户原创内容,网友调侃“管理员在搞电子焚书”,这种幽默用法反而让历史典故焕发新生。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很多家长教育孩子时会说:“别总想着封杀不同观点,又不是搞家庭版坑儒焚书。”这种日常对话中的灵活运用,恰好说明成语的生命力在于与时俱进。它提醒我们:思想的多样性就像花园,过分修剪反而失去生机。

观察现代社会的文化现象,会发现“温柔版焚书”依然存在。比如算法推荐导致的信息茧房,本质上也是种思维限制。但值得欣慰的是,越来越多人开始重视保护文化多样性——就像我常去的社区图书馆,最近专门开设了争议书籍推荐角,这种主动拥抱多元的态度,或许正是历史给我们的最好启示。

站在今天的角度看,焚书坑儒不仅是历史教训,更像是面镜子。当我们看到某些机构删除档案、审查内容时,这个成语就会自动跳出来示警。但换个角度想,能自由使用这个成语本身,不正说明社会在进步吗?语言就像条流动的河,既沉淀着古老智慧,又映照着时代光芒。

"坑儒焚书"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