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chuí zhū tuō zǐ
成语解释:垂:挂下;朱:朱绂,官服上的带子;紫:紫色印绶。借指高官显宦
成语出处:唐·崔颢《江畔老人愁》:“自言家代仕梁、陈,垂朱拖紫三十人。”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官场等
繁体字形:垂朱拕紫
英文翻译:Drooping red and purplish
垂:1.耷(dā)拉下来:垂柳。2.留传:永垂不朽!3.将;快要:垂老。功败垂成。4.敬辞。称长辈、上级对自己的行动:垂念。垂询。
朱:[zhū]1.红色:朱红。朱批。朱笔。朱文(印章上的阳文)。朱门(红漆大门,旧时指豪富人家)。2.矿物名:朱砂(无机化合物,中医用于镇静剂。亦称“辰砂”、“丹砂”)。朱墨。3.姓。[shú]〔朱提(shí)〕古地名。汉武帝时置县,治所在今云南省 昭通县境。后立为郡。
拖:1.拉着物体使挨着地面或另一物体的表面移动:拖船。拖地板。火车头拖着十二个车皮。2.在身体后面耷拉着:拖着辫子。拖着个尾巴。3.拖延;延续:拖时间。这件工作拖得太久了。声音拖得很长。4.牵制;牵累:拖累。拖住敌人。5.姓。
紫:1.红和蓝合成的颜色:紫红。青紫。玫瑰紫。2.姓。
大伙儿有没有听过“垂朱拖紫”这个成语?说白了,这就是形容古代高官显贵那一身华丽的行头——朱红色的袍子拖在地上,紫色绶带晃悠晃悠的,走哪儿都透着股贵气。比如《红楼梦》里贾政升官那回,府里人忙活半天给他整装,“垂朱拖紫”四个字可不就是活脱脱的场面描写?
哎,等等!这成语到底想说啥?是单纯炫富还是另有深意?其实啊,它核心在讲身份地位的象征。古人用颜色区分等级这事儿特讲究,朱紫两色可是宰相级别的专属皮肤。就像现在看人西装袖口有没有定制刺绣,一个道理嘛!
不过话说回来,现代社会谁还靠衣裳颜色分贵贱?您瞅那些互联网大佬,穿个文化衫人字拖照样谈几个亿的生意。所以依我看啊,“垂朱拖紫”放到今天更像是个比喻——甭管外在怎么显摆,真本事才是硬通货。就像咱小区王大爷,退休前是副局级干部,现在天天拎着鸟笼子逛公园,人家那气场可比当年穿制服时还足呢!
那这成语还能咋用?举个接地气的例子:新媒体小编写历史剧评时来句“镜头扫过垂朱拖紫的朝堂,权谋戏码比宫斗剧还带劲儿”,既点明时代特色,又暗戳戳吐槽剧情,读者看了准保会心一笑。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要我说啊,老祖宗留下的成语就像个多面镜,既能照见古人的生活图景,也能折射现代人的处世哲学。关键是咱得活学活用,别光知道“垂朱拖紫”表面那层金粉,得琢磨透里头的人情世故。就像吃麻辣烫,不能光盯着红油看,得品那个鲜香麻辣的层次感嘛!
最后提个醒儿,下次见着穿金戴银的主儿,可别急着酸人家“垂朱拖紫”。保不齐人家正琢磨着怎么用这身行头给山区孩子募捐呢?您说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