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mái guō zào fàn
成语解释:造:制作。在平地上挖灶安锅做饭
成语出处:清·黄世仲《洪秀全演义》第九回:“又见军士捱了一夜,肚中料是饥饿,即令埋锅造饭。”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群体行动
繁体字形:埋鍋造飯
英文翻译:Make rice by burying pot
埋:[mái]1.(用土、沙、雪、落叶等)盖住:埋藏。埋地雷。2.隐藏:埋伏。隐姓埋名。[mán]〔埋怨〕抱怨;责备。
锅:1.烹煮食物或烧水的器具:饭锅。铁锅。砂锅。火锅。锅炉。锅饼。锅巴。锅烟子。2.形状像锅的东西:烟袋锅。
造:1.做;制作:创造。建造。造船。造纸。造预算。造名册。2.假编;捏造:造谣。3.姓。4.指相对两方面的人,法院里专用于诉讼的两方:两造。甲造。5.农作物的收成:早造。晚造。6.农作物收成的次数:一年三造皆丰收。7.前往;到:造访。登峰造极。8.成就:造诣。深造。9.培养:可造之才。
饭:1.煮熟的谷类食品。特指米饭。2.每天定时吃的食物:早饭。晚饭。
“埋锅造饭”这个成语,听起来像不像一群人在荒郊野岭挖坑架锅、生火做饭的场景?有人可能会问:“这词儿到底啥意思啊?难道只是字面意思?”其实它的核心含义是“临时准备、就地取材”,强调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解决问题。比如公司突然接到紧急项目,团队加班加点赶工,老板说:“咱们今天就埋锅造饭,用现有资源先出个方案!”
再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周末朋友临时来家里聚餐,冰箱里只有鸡蛋和剩饭,你灵机一动做了蛋炒饭,朋友夸你“真会埋锅造饭啊”。这里既没有锅灶需要挖坑,也没有真正的野外环境,但那种随机应变的精神完全契合成语的精髓。
有人可能会疑惑:“这成语和‘临阵磨枪’有什么区别?”其实两者都带点临时抱佛脚的意思,但“埋锅造饭”更侧重因地制宜的创造性。就像露营时发现忘带帐篷,用树枝和雨衣搭了个简易棚——这种变通中带着点苦中作乐的感觉,正是成语传递的乐观态度。
个人觉得,现代社会特别需要这种“埋锅造饭”的能力。比如疫情期间很多餐馆转做外卖,老师变身主播上网课,都是用现有条件开拓新路子。这种智慧不是将就,而是带着破局思维的创新。就像古人行军打仗时,埋锅造饭不只是为了填饱肚子,更是为了积蓄力量继续前进。
下次遇到突发状况时,不妨想想这个成语。它提醒我们:资源永远不够完美,但解决问题的钥匙往往就在手边。就像老话说的“没有酱油拌葱也能吃”,关键是用好当下能抓住的东西。这种思维方式,或许比单纯追求完美准备更有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