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liè cái jiǎo miào
成语解释:比才艺,争美妙。
成语出处:汉·傅毅《舞赋》:“合场递进,按次而俟,埒材角妙,夸容乃理。”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比才艺,争最妙
繁体字形:埒材角玅
英文翻译:The best talent
埒:1.同等;(相)等:富埒皇室。二人才力相埒。2.指矮墙、田埂、堤防等:河埒。
材:1.木料:木材。树木已经成材。2.原材料;资料:钢材。教材。3.人的资质能力:因材施教。4.从资质能力的高低来衡量的某种人:人材。蠢材。5.棺材:一口材。
角:[jiǎo]1.牛、羊、鹿等头上长出的坚硬的东西:牛角。犀角。2.形状像角的;物体边缘相接的部分:菱角。桌子角。3.数学上指由一点发出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4.中国辅币名。一元的十分之一。5.古时军中吹的乐器:号角。6.星名。二十八宿之一。[jué]1.竞赛:角斗。2.角色:名角儿。主角儿。3.古代盛酒的器物。4.古代五音(宫、商、角、徵、羽)之一。相当于简谱的“3”。
妙:1.好;美妙:妙品。妙境。妙不可言。这个办法真妙。2.神奇;巧妙;奥妙:妙计。妙策。妙用。妙算。妙诀。妙手回春。莫名其妙。3.姓。
“埒材角妙”这个成语你听过吗?它出自《庄子》,原意是形容技艺或才能不分高下,像两匹并驾齐驱的马一样难以区分优劣。但实际生活中,这个词到底怎么用?举个具体例子:两位画家的作品同时展出,观众议论纷纷,有人说“他们笔法各有千秋,简直是埒材角妙”,这就是在强调双方实力相当、难分伯仲的场景。
为什么这个成语在现代很少见?其实这和语言习惯的变化有关。现在人们更倾向说“旗鼓相当”“不分轩轾”等更直白的表达。但“埒材角妙”自带文雅气质,用在文学创作或专业评价中反而能凸显深度。比如描述科技公司竞争时,可以说:“这两家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投入,堪称埒材角妙。”
有人可能会问:“埒材角妙”和“平分秋色”有什么区别?前者更强调“竞争中的平衡状态”,后者则偏向“结果上的平均分配”。比如奥运会体操决赛,选手动作难度系数相同但风格迥异,评委难以抉择时用“埒材角妙”更贴切;而书画拍卖会上两幅作品最终拍出相同高价,则适合用“平分秋色”。
个人认为这个成语的价值在于它传递的哲学意味——竞争未必非要决出胜负,高手过招时那种相互成就的状态同样值得欣赏。就像武侠小说里的顶尖剑客比试,输赢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切磋过程中展现的技艺精妙。这种思维方式在当今强调合作共赢的时代,或许能给我们新的启发。
值得注意的是,使用这类古雅成语时要考虑语境适配度。在科技论坛分析手机芯片性能对比时,突然冒出“埒材角妙”可能显得突兀;但在文化评论中比较传统戏曲流派,这个成语就能为文字增添韵味。语言就像调色盘,关键看我们如何调配出最合适的色彩。
下次遇到势均力敌的竞争场景时,不妨尝试用“埒材角妙”替代常见说法。它不仅能让表达更具层次感,还能在交流中引发对方对“竞争本质”的思考——毕竟,棋逢对手的精彩,往往比单纯的胜负更有回味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