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dǔ sāi lòu zhī
成语解释:卮:盛酒器。比喻堵塞漏洞
成语出处: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上册第五章:“奏请设立纺织局,谋堵塞漏卮。”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堵漏洞
繁体字形:堵僿漏巵
英文翻译:Plugging leakage
堵:1.堵塞:把窟窿堵上。你堵着门,叫别人怎么走哇?2.闷;憋气:我要不跟他说说,心里堵得慌。3.墙:观者如堵。4.用于墙:一堵墙。5.姓。
塞:[sāi]1.堵;填:塞住漏洞。箱子塞满了。2.堵住瓶口或其他器物口的东西:瓶塞儿。软木塞儿。[sè]同“塞(sāi)”。用于书面语词,如“闭塞”“阻塞”“塞责”“茅塞顿开”等。[sài]边界上隔绝内外的屏障。泛指易于据守御敌的险要地方:塞外。要塞。边塞。
漏:1.东西从孔或缝中滴下、透出或掉出:壶里的水漏光了。2.物体有孔或缝,东西能滴下、透出或掉出:漏勺。锅漏了。那间房子漏雨。3.漏壶的简称,借指时刻:漏尽更深。4.泄露:走漏风声。说漏了嘴。5.遗漏:挂一漏万。这一行漏了两个字。点名的时候,把他的名字给漏了。
卮:古代盛酒的器皿:漏卮。
“堵塞漏卮”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抽象,但实际生活中处处能用上。比如,家里水管漏水,如果只是拿块抹布随便擦擦,不管漏水的源头,最后整个地板可能都被泡坏了。这时候,“堵塞漏卮”就是在提醒我们:别光顾着应付表面问题,得赶紧找到漏洞,彻底堵住。
为什么“堵漏”这么重要?举个例子,公司里有个同事总拖延任务,导致团队进度卡壳。如果领导只是催他加班赶工,却不分析拖延的原因(比如任务分配不合理或缺乏支持),问题就会反复出现。这时候,“堵漏”就是优化流程、提供培训,而不是单纯“灭火”。
有人可能会问:“小问题放着不管,真会出大事吗?”还真会!就像手机电池鼓包,如果觉得“还能用”而忽略它,可能某天突然爆炸。我朋友就吃过这亏——他总说“再撑一阵”,结果手机报废不说,还差点伤到手。你看,堵漏不仅是修修补补,更是对自己的安全负责。
个人觉得,“堵塞漏卮”背后藏着一种生活智慧:主动预防比被动补救更省力。比如我以前总熬夜赶工,后来发现效率低下是因为白天分心。于是我开始用番茄钟专注工作,晚上反而能早睡——这就是在“堵住时间管理的漏洞”。
再换个场景看:社区垃圾分类刚开始推行时,很多人嫌麻烦乱丢垃圾。如果物业只贴标语警告,却不设置清晰的指引和回收点,问题永远解决不了。后来我们小区加了彩色垃圾桶和志愿者讲解,乱扔现象立刻少了——找到漏洞根源,才能一劳永逸。
下次遇到反复出现的麻烦,不妨停下来想想:“我是在擦地板上的水,还是在修水管?”这个成语就像个提醒器,教我们把力气花在真正关键的地方。毕竟,生活就像个不停运转的机器,及时拧紧松动的螺丝,才能让它跑得更稳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