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iáng
  • shà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qiáng shàng ní pí

成语解释:比喻无用或低贱的附属物,也比喻妾

成语出处:元·郑廷玉《楚昭公》第四折:“可正是堂上的糟糠,休猜作墙上泥皮。”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附属物

繁体字形:墙上泥皮

英文翻译:Mud skin on the wall

墙上泥皮的意思

墙:用砖、石或土等筑成的屏障或外围:砖墙。城墙。

上:[shàng]1.方位词。位置在高处的:上部。上游。往上看。2.等级或品质高的:上等。上级。上品。3.方位词。次序或时间在前的:上卷。上次。上半年。4.旧时指皇帝:上谕。5.向上面:上缴。上升。上进。6.姓。7.由低处到高处:上山。上楼。上车。8.到;去(某个地方):上街。上工厂。他上哪儿去了?9.向上级呈递:上书。10.向前进:老张快上,投篮。见困难就上,见荣誉就让。11.出场:这一场戏,你应该从左边的旁门上。这一场球,你们五个先上。12.把饭菜等端上桌子:上饭。上菜。上茶。13.添补;增加:上水。上货。14.把一件东西安装在另一件东西上;把一件东西的两部分安装在一起:上刺刀。上螺丝。15.涂;搽:上颜色。上药。16.达到;够(一定数量或程度):上百人。上年纪。⒁(又shǎng)上声:平上去入。17.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1”。见〖工尺〗。18.表示由低处向高处:爬上山顶。19.表示有了结果或达到目的:锁上门。考上了大学。那时他家穷得连饭都吃不上。20.表示开始并继续:爱上了农村。[shǎng]指上声,“上2”shàng⒁的又音。[shang]1.用在名词后,表示在物体的表面:脸上。墙上。桌子上。2.用在名词后,表示在某种事物的范围以内:会上。书上。课堂上。报纸上。3.表示某一方面:组织上。事实上。思想上。

泥:[ní]1.土和水混合成的东西。2.像泥的东西:印泥。枣泥。[nì]1.用灰、泥等涂塞:泥墙。泥炉膛。2.死板;不灵活:拘泥。

皮:1.人或生物体表面的一层组织:牛皮。荞麦皮。碰掉了一块皮。2.皮子:皮箱。皮鞋。皮袄。3.包在或围在外面的一层东西:包袱皮儿。新书最好包上皮儿。4.(皮儿)表面:地皮。水皮儿。5.(皮儿)某些薄片状的东西:铅皮。豆腐皮儿。6.有韧性的:皮糖。7.酥脆的东西受潮后变韧:花生放皮了,吃起来不香了。8.顽皮:调皮。这孩子真皮。9.由于受申斥或责罚次数过多而感觉无所谓:老挨说,他早就皮了。10.姓。

成语评论

墙上泥皮”这个成语听起来有些陌生,但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它常用来比喻表面的、不重要的东西,或者那些看似存在却容易被忽视的部分。比如有人评价某部电影时说:“特效再华丽,如果剧情空洞,也不过是墙上泥皮,经不起推敲。”这里就用“墙上泥皮”强调了视觉效果的表面性,暗示核心内容缺乏深度。

为什么人们会用“墙上泥皮”来形容这类现象呢?或许因为它生动地描绘了“依附于主体却无实质”的状态。比如在工作中,若只追求汇报材料的精美排版而忽略内容质量,同事可能会调侃:“你这方案像墙上泥皮,风一吹就掉了。”这种用法既点出了问题,又避免了直接批评的尖锐感。

有趣的是,这个成语还能延伸出积极的应用场景。假设有人装修老房子时特意保留斑驳的墙皮,朋友赞叹:“这些墙上泥皮留着反而更有岁月的质感。”此时“泥皮”不再是贬义,反而成了承载记忆的符号。这种反差恰恰说明,事物的价值往往取决于看待它的角度。

我个人觉得,“墙上泥皮”的比喻在现代社会格外贴切。比如社交媒体上精心修饰的生活片段,若不结合真实体验,就容易沦为“数字泥皮”。但换个角度看,适当的“泥皮”也能成为表达创意的画布。关键在于分清形式与内核的边界——就像装修时既需要刮掉松动的旧墙皮,也要懂得保留有故事的痕迹。

下次遇到类似情景时,不妨想想这个成语。它提醒我们:表面的装饰未必无用,但若本末倒置,再光鲜的“泥皮”也撑不起真正的价值。生活如同墙面,既要打理整洁,也要让扎实的砖石结构成为支撑一切的根基。

"墙上泥皮"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