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ēng zhèn huán yǔ
成语解释:寰宇:天下。形容声威极盛。
成语出处:《南史·梁本纪论》:“介胄仁义,折冲尊俎,声振寰宇,泽流遐裔。”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指人的声威
繁体字形:聲振寰宇
英文翻译:world famous
声:1.物体振动所发出的音响:锣声。大声。2.说话;语言:不声不响。呼声。3.宣布;陈述:声明。声讨。4.名誉:声望。名声。5.声母:声韵。双声。6.声调:第一声。去声。7.量词。用于声音发出的次数:连喊三声。
振:1.摇动;挥动:振翅。振笔疾书。2.振动:共振。谐振。振幅。3.奋起;振作:振奋。振起精神来。听说比赛开始,观众精神一振。4.姓。
寰:广大的地域:寰宇。寰海。人寰。
宇:1.房檐,泛指房屋:屋宇。栋宇。2.上下四方,所有的空间;世界:宇宙。宇内。寰宇。3.地层系统分类单位的第一级,分为太古宇、元古宇和显生宇,宇以下为界。跟宇相应的地质年代分期叫做宙。4.风度;气质:眉宇。神宇。器宇。5.姓。
“声振寰宇”这个成语到底怎么用?举个例子:当一位歌手站在舞台中央,歌声穿透万人场馆直抵最后一排观众耳边,甚至通过直播传遍全球,这种影响力就可以称为“声振寰宇”。此时有人问:“这成语只能形容声音吗?”其实不然,它的核心在于“影响力突破地域限制”,比如马斯克发射火箭时全球直播的倒计时声,既是物理声响,更是科技实力的象征。
为什么古人会创造这个成语?观察唐代长安城的钟鼓楼报时声,每天清晨唤醒整座城市,连城外驿站的马匹都会同步仰头嘶鸣。这种跨越空间的共振现象,恰好解释了成语背后的逻辑:真正强大的影响力就像投石入水,波纹会持续向外扩散。现代人刷短视频时,某个爆款内容几小时就能获得千万播放量,本质上也是“声振寰宇”的数字化版本。
有人在读书会上提问:“这个成语现在过时了吗?”看看今年春节联欢晚会的海外传播数据就知道,当民乐《百鸟朝凤》通过卫星信号在150个国家同步响起时,弹幕里刷屏的“这就是中国声音”恰好证明,传统文化借助现代技术实现了更广阔的“声振寰宇”。这种古今结合的方式,反而让老成语焕发了新生机。
个人认为,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声振寰宇”有了新内涵。就像某位乡村教师通过网络课堂让山区孩子听到哈佛教授的讲座,这种打破资源壁垒的声波传递,比古代战鼓雷鸣更有现实意义。当我们在创造内容时,或许该思考:究竟要传递什么样的“声音”,才能既震动时代,又温暖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