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ǔ
  • shì
  • hé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chǔ shì héng yì

成语解释:处士:有才德不愿做官的人;横议:随便议论。指不做官的隐士可以无所顾忌妄加评论政治

成语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滕文公》:“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时局等

繁体字形:處士横議

英文翻译:A discussion of judges

处士横议的意思

处:[chǔ]1.居住:穴居野处。2.跟别人一起生活;交往:处得来。处不来。他的脾气好,挺容易处。3.置身在(某地、某种情况等):地处闹市。处变不惊。设身处地。我们工厂正处在发展、完善的阶段。4.处置;办理:论处。处理。5.处罚:处治。惩处。处以徒刑。6.姓。[chù]1.地方:住处。心灵深处。大处着眼,小处着手。2.机关组织系统中按业务划分的单位(级别一般比局低,比科高),也指某些机关:科研处。总务处。办事处。联络处。

士:1.古代指未婚的男子。2.古代介于大夫和庶民之间的阶层。3.士人:士农工商。4.军人:士兵。士气。5.某些国家军人的一级,在尉以下:上士。中士。下士。6.指某些技术人员:医士。护士。技士。助产士。7.对人的美称:烈士。勇士。女士。8.姓。

横:[héng]1.跟地面平行的(跟“竖、直”相对):横额。横梁。2.地理上东西向的(跟“纵1”相对):黄河横贯本省。3.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跟“竖、直、纵1”相对):横队。墙上横着写着几个大字。4.跟物体的长的一边垂直的(跟“竖、直、纵1”相对):横剖面。人行横道。横着切一刀。5.使物体成横向:把扁担横过来。6.纵横杂乱:横生。横流。血肉横飞。7.与“横”(hèng)8.义相近,但只用于成语或文言词中。9.汉字的笔画,平着由左向右,形状是“一”。10.横竖;反正:我横不那么办!。事情是你干的,我横没过问。11.姓。[hèng]不吉利的;意外的:横事。横祸。

议:1.讨论;商量:自报公议。2.意见:建议。提议。3.评论:物议。无可非议。

成语评论

哎哟,这“处士横议”听起来文绉绉的,到底是啥意思啊?说白了,就是那些没当官的读书人,聚在一起对朝廷政策指手画脚嘛!比如《后汉书》里就提过,东汉末年一群隐士在茶馆里拍桌子骂宦官专权,这不就是典型的“处士横议”?你懂的,那时候老百姓不敢直接怼官方,只能靠这帮文化人带节奏。

等等,为啥古人非得用“横议”这么冲的词?嘿,这里头学问可大了!其实“横”不是蛮横,而是指不受约束、自由表达。比如王安石变法那会儿,有个叫苏洵的民间学者写了篇《辨奸论》,把新法批得体无完肤。虽然人家没当官,但敢说真话的劲头,可不就是“横”出了知识分子的骨气?

放到现在看这事儿,咱们得琢磨琢磨:这种民间议论到底有没有用?就拿去年垃圾分类政策来说吧,网上那些没头衔的环保博主天天发长文提建议,结果你猜怎么着?后来政府还真调整了回收时间表。所以说啊,智慧从来不在庙堂里扎堆,江湖之远照样能出金点子。

不过有人要问了:“现在自媒体遍地开花,谁都能当键盘侠,这还算处士横议吗?”问得好!依我看呐,门槛是低了,但核心没变——关键得看发言有没有真材实料。就像B站上那些用数据图表分析医保改革的UP主,虽然没官方认证,但人家摆事实讲道理,可比某些专家的车轱辘话强多了。

话说回来,这种民间议政也不是没毛病。记得前年有个网红经济学家,天天直播喷货币政策,结果被扒出来连基础财政学都没学过。所以啊,咱们既要珍惜“处士横议”的监督作用,也得擦亮眼睛分清楚哪些是忠言逆耳,哪些是博眼球的噪音。这年头,敢说话是本事,但能把话说在点子上才是真功夫。

要我说,这个成语最妙的地方在于它暗示了社会的自我修正能力。就像打游戏里的玩家论坛,策划再牛也得听听民间大神的意见。毕竟,躲在屏幕后的“处士”们说不定正用另一种视角发现问题呢!不过咱也得提醒自己,批评归批评,建设性的建议才是推动改变的关键,光会挑刺可成不了气候。

最后唠叨句,信息爆炸时代让“处士横议”变得像自助餐似的应有尽有。咱们既要当热心的食客,也得练就挑好菜的眼光。毕竟,有价值的讨论就像老火靓汤,得慢慢熬才能出滋味,那些蹭热度的快餐式批判,喝多了可是会闹肚子的!

处士横议的造句

  1. 造句 处士横议对士人精神、社会变动有过积极影响,也存在弊端。
  2. 造句 诸子百家,道论昌隆,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
  3. 造句 昔战国之世,处士横议,列国之王至为拥彗先驱,卒有坑儒烧书之祸,今之谓矣。
  4. 造句 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
  5. 造句 大秦帝国虽然仍保留了博士官,但是,战国时代百家争鸣、处士横议的气象却从此消亡殆尽。

"处士横议"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