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í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fù zǐ míng bì

成语解释:辟:国君。称帝王复位,重新掌权

成语出处:《尚书·咸有一德》:“伊尹既复政厥辟。”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復子明辟

英文翻译:Fuzi mingpi

复子明辟的意思

复:1.重复:复写。复制。2.繁复:复姓。复叶。复音词。3.转过去或转回来:反复。往复。翻来复去。4.回答;答复:复信。敬复。电复。5.姓。6.恢复:光复。收复。复原。复婚。7.报复:复仇。8.再;又:复发。复苏。死灰复燃。无以复加。一去不复返。

子:1.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2.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3.动物的卵:鱼子。蚕子。4.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5.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dàn)。棋子儿。6.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7.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8.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9.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11.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12.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13.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14.姓。

明:1.明亮(跟“暗”相对):明月。天明。灯火通明。2.明白;清楚:问明。讲明。分明。去向不明。3.公开;显露在外;不隐蔽(跟“暗”相对):明说。明令。明沟。明枪易躲,暗箭难防。4.眼力好;眼光正确;对事物现象看得清:聪明。英明。精明强干。耳聪目明。眼明手快。5.光明:弃暗投明。明人不做暗事。6.视觉:双目失明。7.懂得;了解:深明大义。不明利害。8.表明;显示:开宗明义。赋诗明志。9.明明:你明知道他不会,干吗还要为难他呀?10.次于今年、今天的:明天。明晨。明年。明春。11.朝代,公元1368—1644,朱元璋所建。先定都南京,永乐年间迁都北京。12.姓。

辟:[bì]1.君主:复辟。2.姓。3.排除:辟邪。4.同“”。5.帝王召见并授予官职:辟举(征召和荐举)。[pī][辟头](pītóu)同“劈头”。[pì]1.透彻:精辟。透辟。2.驳斥或排除(不正确的言论或谣言):辟谣。辟邪说。3.法律;法:大辟(古代指死刑)。

成语评论

说到"复子明辟"这个成语,很多人可能觉得陌生。其实它源自《尚书》,原意是帮助君主重新掌权。如今这个词常用来比喻恢复原有秩序或支持正当权益。比如在家族企业传承中,老一辈突然让二代接手又因经验不足召回自己,这种"扶上马又牵回来"的过程,就能用这个成语形容。

有个读者问:"这和普通的管理层变动有什么区别?"关键在于这个变动是否基于恢复正当性。就像某科技公司曾发生的故事:创始人因病隐退期间,继任者激进改革导致混乱,董事会最终请回创始人稳定局面。这种为维护企业根基而做出的调整,才是真正的"复子明辟"。

历史爱好者可能会想到商朝太甲的故事。这位君王早年暴虐,被贤相伊尹放逐三年,待其悔过后又迎回复位。这里既有拨乱反正的智慧,更蕴含"给人改过机会"的胸襟。这种处理方式,比单纯罢免更考验领导者的格局。

有人困惑:"现代社会还需要这种传统概念吗?"其实在基层治理中常见类似场景。某社区物业频繁更换,服务质量每况愈下,最终业主大会决议请回最初的老物业团队。这种集体选择,本质上就是群众自发实现的"复子明辟"。

我个人观察发现,这个概念在当代的价值不在形式,而在其蕴含的辩证思维。它提醒我们:变革需要节奏感,有时候退回是为更好地前进。就像园丁修剪枝叶,适当的"倒退"反而能促进整体生长。这种智慧,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尤其值得品味。

最后不妨思考:当我们谈论恢复旧制时,究竟在恢复什么?或许答案不在制度本身,而是那些经过时间检验的核心价值。就像老字号改良配方后销量下滑,重新推出经典款不是守旧,而是对初心的坚守。这种动态平衡,或许才是"复子明辟"留给我们最宝贵的启示。

"复子明辟"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