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dà zhōng zhì zhèng
成语解释:极为公正,不偏不倚。
成语出处:明 王守仁《传习录》上卷:“不知先生居夷三载,处困养静,精一之功,固已超入圣城,粹然大中至正之归矣。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为人处世等
繁体字形:大中至正
英文翻译:impartial
大:[dà]1.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2.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3.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大局。大众。4.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大高兴。5.年长,排行第一:老大。6.敬辞:大作。大名。大手笔。7.时间更远:大前年。8.〔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大概。大凡。[dài]1.〔大夫〕医生(“夫”读轻声)。2.〔大王〕戏曲、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王”读轻声)。[tài]1.古同“太”。2.古同“泰”。
中:[zhōng]1.方位词。跟四周的距离相等;中心:中央。华中。居中。2.指中国:中文。古今中外。3.方位词。范围内;内部:家中。水中。山中。心中。队伍中。4.位置在两端之间的:中指。中锋。中年。中秋。中途。5.等级在两端之间的:中农。中学。中型。中等。6.不偏不倚:中庸。适中。7.中人:作中。8.适于;合于:中用。中看。中听。9.成;行;好:中不中?。这办法中。饭这就中了。10.姓。[zhòng]1.正对上;恰好合上:中选。猜中了。三枪都打中了目标。2.受到;遭受:中毒。中暑。胳膊上中了一枪。
至:1.到:至今。自始至终。至死不屈。2.至于:甚至。3.极;最:至为感谢。你要早来,至迟下星期内一定赶到。
正:[zhèng]1.垂直或符合标准方向(跟“歪”相对):正南。正前方。前后对正。这幅画挂得不正。2.位置在中间(跟“侧、偏”相对):正房。正院儿。3.用于时间,指正在那一点上或在那一段的正中:正午。4.正面(跟“反”相对):这张纸正反都很光洁。5.正直:正派。公正。方正。心术不正。6.正当:正路。正理。钱的来路不正。7.(色、味)纯正:正红。正黄。颜色不正。味道不正。8.合乎法度;端正:正楷。正体。9.属性词。基本的;主要的(区别于“副”):正文。正编。正本。正副主任。10.姓。[zhēng]正月:新正。
大伙儿有没有想过,"大中至正"这成语到底啥时候能用上?举个栗子啊,隔壁老张当小区业委会主任,处理停车位纠纷时既不偏袒老业主,也不讨好新住户,大伙儿都说他真是"大中至正",把一碗水端得平平的。你瞅瞅,这不就是公正办事的典范嘛!
话说回来,这成语跟历史人物有啥关系呢?嘿,咱举个有意思的。明朝海瑞审案时,面对权贵照样铁面无私,连自家亲戚犯事都照章办理。这种"大中至正"的做派,搁现在可能被人说成死脑筋,但在当时可是清官标杆。不过话说回来,要是能灵活点儿处理人情世故,或许更接地气?
咱日常里能用上这词儿吗?比如说朋友闹矛盾找你评理,这时候就得"大中至正"地分析问题。记得上个月老王家的狗把老李家的花坛刨了,我劝架时既没帮老王打马虎眼,也没顺着老李骂街,最后两家各退一步达成和解。你看,这词儿用在小事上也挺合适嘛!
说到这儿突然想到,国际新闻里不也常见类似情况?像某些国际组织调解地区冲突时,要是能做到"大中至正",既考虑历史渊源又着眼现实需求,说不定能少走些弯路。不过现实往往骨感,毕竟各方利益纠葛太复杂,绝对的"大中至正"恐怕只是个理想状态。
个人觉得啊,现在这个时代更需要"大中至正"的智慧。就拿网络舆论场来说,面对热点事件既不能跟风站队,也不能和稀泥,得保持理性判断。就像前段时间那个外卖小哥被投诉的热搜,有人急着骂顾客刻薄,也有人指责平台制度问题,但真正要解决问题,还得像老话说的"大中至正"那样抓住关键环节。
最后唠句实在的,这成语虽然听着有点老派,但内核永不过时。不管是职场决策还是邻里相处,秉持中立态度、把握分寸尺度都是硬道理。就像咱北方人常说的"事儿得办在理儿上",这不正是"大中至正"的现代演绎吗?各位看官觉得是不是这个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