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dà chù zhuó yǎn
成语解释:着眼:观察。指从整体;长远或大的方面观察;考虑。
成语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5回:“只感念姑娘救了自己的儿子,延了安家的宗祀,大处着眼,便不忍吹求到此。”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谓语;常与小处着手连用
繁体字形:大處着眼
英文翻译:pay attention to important points
大:[dà]1.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2.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3.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大局。大众。4.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大高兴。5.年长,排行第一:老大。6.敬辞:大作。大名。大手笔。7.时间更远:大前年。8.〔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大概。大凡。[dài]1.〔大夫〕医生(“夫”读轻声)。2.〔大王〕戏曲、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王”读轻声)。[tài]1.古同“太”。2.古同“泰”。
处:[chǔ]1.居住:穴居野处。2.跟别人一起生活;交往:处得来。处不来。他的脾气好,挺容易处。3.置身在(某地、某种情况等):地处闹市。处变不惊。设身处地。我们工厂正处在发展、完善的阶段。4.处置;办理:论处。处理。5.处罚:处治。惩处。处以徒刑。6.姓。[chù]1.地方:住处。心灵深处。大处着眼,小处着手。2.机关组织系统中按业务划分的单位(级别一般比局低,比科高),也指某些机关:科研处。总务处。办事处。联络处。
着:[zhe]1.表示动作的持续:他打着红旗在前面走。他们正谈着话呢。2.表示状态的持续:大门敞着。茶几上放着一瓶花。3.用在动词或表示程度的形容词后面,加强命令或嘱咐的语气:你听着。步子大着点儿。快着点儿写。手可要轻着点儿。4.加在某些动词后面,使变成介词:顺着。沿着。朝着。照着。为着。[zhuó]1.穿(衣):穿着。吃着不尽。2.接触;挨上:附着。着陆。不着边际。3.使接触别的事物;使附着在别的物体上:着笔。着眼。着手。着色。着墨。不着痕迹。4.着落:寻找无着。5.公文用语,表示命令的口气:着即施行。[zháo]1.接触;挨上:上不着天,下不着地。2.感受;受到:着风。着凉。3.燃烧,也指灯发光(跟“灭”相对):炉子着得很旺。天黑了,路灯都着了。4.用在动词后,表示已经达到目的或有了结果:睡着了。打着了。猜着了。5.入睡:一上床就着了。[zhāo]1.下棋时下一子或走一步叫一着:高着儿。支着儿。2.同“招3”4.放;搁进去:着点儿盐。5.用于应答,表示同意:这话着哇!。着,咱们就这么办!
眼:1.人和动物的视觉器官。通称眼睛。2.小洞;窟窿:泉眼。炮眼。拿针扎一个眼儿。3.(眼儿)指事物的关键所在:节骨眼儿。4.围棋用语,由同色棋子围住的一个或两个空交叉点。5.戏曲中的拍子:二黄慢板,一板三眼。6.用于井、窑洞:一眼井。一眼旧窑洞。
哎呦,说到“大处着眼”这成语,很多老铁可能会觉得它听着挺正经,但说白了,不就是让人别抠细节嘛!举个例子啊,比如公司要搞战略调整,老板一拍桌子:“咱们得大处着眼,先别纠结会议室椅子颜色,先把市场定位想清楚!”这时候你品,核心问题就浮出来了——“大处着眼”是不是等于完全不管细节?其实不然!它更像提醒咱们先抓主干,再修枝叶。就像盖楼先打地基,没人会先争论墙纸花纹对吧?
再举个接地气的例子。小明想转行做程序员,但纠结学Python还是Java,结果半年没动工。朋友一句话点醒他:“兄弟,大处着眼啊!先搞明白行业趋势和基础逻辑,语言只是工具嘛!”你细品,这里藏着个隐藏问题:普通人怎么判断哪里是“大处”?我的经验是,找那个“五年后回头看还重要的事”。比如职业选择中,行业前景比起薪更重要,这就是典型的大处思维。
不过啊,有小伙伴可能要杠:“光看大方向,翻车了咋办?”嘿,这就得搬出老祖宗的智慧了。你看诸葛亮《隆中对》,给刘备画了个“三分天下”的大蓝图,但具体到赤壁借东风、联吴抗曹,那细节把控也是杠杠的。所以说啊,大处着眼和小处着手就像火锅配蘸料,缺了哪个都差点意思。咱普通人过日子,比如买房别光盯着样板间大理石纹路,得先看地段和户型结构,这不就是活学活用嘛!
突然想到个有意思的现象。现在短视频平台上那些爆款内容,哪个不是先大处着眼找准用户痛点?比如教人做自媒体的,不会一上来教你怎么调滤镜,而是先让你想清楚“给人提供什么价值”。这背后其实藏着个认知跃迁:当我们跳出琐碎问题,站在更高维度思考时,很多纠结反而迎刃而解了。就像站在山顶看迷宫,路线自然比在迷宫里转悠清晰得多。
最后说点实在的。我以前写方案总爱死磕排版配色,结果老板说:“你这叫战术勤奋掩盖战略懒惰。”现在学乖了,接到任务先问三个问题:这事儿核心目标是什么?最大的难点在哪?最差能接受什么结果?这么一搞,嘿,效率还真上去了!所以说啊,大处着眼不仅是方法论,更是种思维肌肉,得常练才能变成本能反应。下次遇到难题时,不妨先深呼吸,问问自己:“这事儿十年后还重要吗?”保准能打开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