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hèng
  • fāng
  • zhē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dà zhèng fāng zhēn

成语解释:重大的政策与措施,引导事业前进的方向和指针。

成语出处: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38回:“颇欲展施抱负,造成一法制国,所以一经就任,便草就大政方针宣言书,拟向国会宣布。”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指重大决策

繁体字形:大政方針

英文翻译:fundamental policy

大政方针的意思

大:[dà]1.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2.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3.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大局。大众。4.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大高兴。5.年长,排行第一:老大。6.敬辞:大作。大名。大手笔。7.时间更远:大前年。8.〔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大概。大凡。[dài]1.〔大夫〕医生(“夫”读轻声)。2.〔大王〕戏曲、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王”读轻声)。[tài]1.古同“”。2.古同“”。

政:1.政治:政纲。政工人员。2.政府:党政军民。3.国家某一部门主管的业务:财政。邮政。4.指家庭或团体的事务:家政。校政。

方:1.正四边形或六个面都是正四边形的六面体。2.正直:品行方正。3.方向;方面:东方。双方。4.办法:千方百计。领导有方。5.地点;地区:前方。方言。6.治病的药单:药方。处方。7.工程上指土、石等堆积一立方米:土方。8.数学上指自乘的积:乘方。9.副词。正在;方才:方兴未艾。如梦方醒。年方十六。10.表示响度级的单位。将声音与一个1,000赫的纯音试听比较,当两者响度被判断为相同时,后者声压级的分贝数即被定为这个声音响度级的方数。旧写作㕫。11.⑪量词。用于方形的东西:一方砚台。两方图章。

针:1.缝衣物用的工具,细长而小,一头尖锐,一头有孔或钩,可以引线,多用金属制成:绣花针。缝纫机针。2.细长像针的东西:松针。指南针。表上有时针、分针和秒针。3.针剂:防疫针。打针。4.中医刺穴位用的特制的金属针:银针。毫针。5.中医用特制的金属针按穴位刺入体内医治疾病:针灸。6.姓。

成语评论

说到“大政方针”,许多人可能会联想到国家层面的政策规划,但这个词其实离我们的生活并不远。比如一家公司年初定下“聚焦核心业务,优化资源配置”的目标,这就是企业版的大政方针。它就像一张地图,告诉团队“该往哪儿走”,避免大家在细节中迷失方向。

有人问:“大政方针和个人有什么关系?”举个例子,假设你计划用五年时间实现职业转型,那么“提升专业技能,积累跨领域经验”就是你的个人发展方针。它不涉及每天具体做什么,但能帮你判断哪些机会值得抓住,哪些干扰应该忽略。

成语“纲举目张”特别适合解释大政方针的作用。就像渔夫收网时抓住总绳就能理顺所有网眼,政府推动“碳中和”政策时,从能源结构到交通方式都会随之调整。这种顶层设计看似抽象,实则牵动着千万个具体改变。

在制定大政方针时,为什么需要留有余地?观察某地推行的“老旧小区改造计划”就能明白。政策既要明确加装电梯、改造管网的总体方向,又要考虑不同小区的实际情况。就像做菜时既要有固定菜谱,也要根据灶火大小调整火候。

我个人认为,好的大政方针应该像树木的年轮——既有清晰的核心,又能包容生长过程中不可预见的扩展。某科技公司最初定位做手机,后来逐步拓展到智能家居,正是因为在“连接万物”的大框架下保持了灵活性。

当方针落地遇到阻力怎么办?看看“垃圾分类”政策的推行过程就很有启发。上海先用三年试点摸索经验,深圳结合移动互联网开发预约回收平台,不同城市在统一环保目标下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实施方案。这就像登山团队约定“三点前必须登顶”,但允许队员根据体力选择攀登路径。

最后不妨思考:我们是否需要频繁调整大政方针?观察四季轮转就能找到答案——农时遵循二十四节气的大框架,但具体播种时间还要看当年气候。既保持战略定力,又具备应对变化的弹性,或许才是把握方向的智慧。

大政方针的造句

  1. 造句 只有这样,大家在考试时不会出现大政方针的错误.
  2. 造句 和平崛起既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内政外交大政方针的总结提炼,又是新世纪中国发展战略的精辟概括。
  3. 造句 这几条大政方针大家必须熟记在心.
  4. 造句 因此,它们怂恿各界英国政府按照大字标题决策大政方针,这是一种将速度、报告简洁性、情感满足置于收益和成本的理性分析之上。
  5. 造句 民进为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和实施献计出力。
  6. 造句 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能否真正得以落实,使其成为人民的福祉,关键要看政策执行的力度。
  7. 造句 语言政策是国家大政方针之一,举一反三,其余可思过半矣!李光耀认为成功的第二大因素,是开放社会。
  8. 造句 在大政方针方面,弘光朝采取株守江南的政策,最终导致了覆灭。
  9. 造句 在涉及国家大政方针的问题上,徽宗也一样能做到从谏如流,并对有诤臣风的萧服、为政清廉的令毛注加以提拔。
  10. 造句 只是石勒对在华夏之区如何治国安民毕竟很陌生,身边有很多儒家士大夫辅佐,在制定大政方针方面,还是会听从儒生们的意见。

"大政方针"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