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dà lái xiǎo wǎng
成语解释:指阴暗面逐渐消失,光明面逐渐增长。也借喻商人以小本牟取暴利
成语出处: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事物
繁体字形:大來小往
英文翻译:Come and go
大:[dà]1.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2.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3.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大局。大众。4.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大高兴。5.年长,排行第一:老大。6.敬辞:大作。大名。大手笔。7.时间更远:大前年。8.〔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大概。大凡。[dài]1.〔大夫〕医生(“夫”读轻声)。2.〔大王〕戏曲、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王”读轻声)。[tài]1.古同“太”。2.古同“泰”。
来:1.从别的地方到说话人所在的地方(跟“去”相对):来往。来宾。来信。从县里来了几个干部。2.(问题、事情等)发生;来到:问题来了。开春以后,农忙来了。3.做某个动作(代替意义更具体的动词):胡来。来一盘棋。来一场篮球比赛。你歇歇,让我来。何必来这一套?4.趋向动词。跟“得”或“不”连用,表示可能或不可能:他们俩很谈得来。这个歌我唱不来。5.用在另一动词前面,表示要做某件事:你来念一遍。大家来想办法。6.用在另一动词或动词结构后面,表示来做某件事:我们贺喜来了。他回家探亲来了。7.用在动词结构(或介词结构)与动词(或动词结构)之间,表示前者是方摘了一个荷叶来当雨伞。你又能用什么理由来说服他呢?8.来着:这话我多会儿说来?9.未来的:来年。来日方长。10.姓。11.诗歌、熟语、叫卖声里用作衬字:正月里来是新春。不愁吃来不愁穿。黑白桑葚来大樱桃。12.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朝着说话人所在的地方:把锄头拿来。各条战线传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13.用在动词后,表示结果:信笔写来。一觉醒来。说来话长。看来今年超产没有问题。想来你是早有准备的了。
小:1.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不及一般或不及所比较的对象,与“大”相对:小雨。矮小。短小精悍。2.范围窄,程度浅,性质不重要:小事。小节。小题大作。小打小闹。3.时间短:小坐。小住。4.年幼小,排行最末:小孩。5.谦辞:小弟。小可。小人(a.谦称自己,指地位低;b.指人格卑鄙的人;c.指子女;d.小孩儿)。6.妾:小房。
往:1.去:徒步前往。2.向;朝:往东。往何处去?3.过去的:往日。
大伙儿有没有听过“大来小往”这个成语?哎呦,这词儿乍一听有点玄乎,但说白了就是“用小的代价换大的收获”嘛!比如说隔壁老张请客户喝杯奶茶,结果谈成了百万订单,这就是典型的“大来小往”。咱中国人讲究个四两拨千斤,这成语里头的智慧可深了去了。
等等,那“大来小往”和“以小博大”有啥区别呢?好问题!前者更强调“往来交换”的过程,就像你往自动贩卖机投硬币换饮料,投的是钢镚儿,拿的是瓶装快乐水。比如小美用周末帮同事代班两次,换来了年终评优的加分机会,这波操作绝对算得上教科书级的“大来小往”。
要我说啊,现代社会特别需要这种智慧。现在年轻人动不动就想着“梭哈”“All in”,其实老祖宗的道理早说明白了——关键得找准那个“杠杆支点”。拿自媒体创业来说,有人花三个月打磨20条干货短视频,结果一条爆款带火整个账号,这不比天天蹭热点更划算?你品,你细品。
不过这里头也有门道,千万别把“小往”理解成偷工减料。就像我二舅开餐馆那会儿,坚持用新鲜食材虽然成本高,结果口碑带来源源不断的客源,这才是正宗的“大来小往”。反过来要是用地沟油省那点钱,最后怕是要落个“小来大往”——赔上医药费和罚款可就不划算了。
说到底,这个成语给咱们提了个醒:生活不是零和游戏。就像打麻将,有时候主动放个小炮,反而能避免点大炮。朋友间帮忙搬家收个奶茶钱,既不让对方欠人情,又维系了关系,这分寸拿捏得多妙啊!要我说,能把“大来小往”玩明白的人,那都是生活艺术家。
最后给各位看官留个思考题:您最近有没有哪件事儿,本来觉得吃了小亏,后来却发现赚了大便宜?要是暂时想不起来也没关系,下次遇到要“先付出”的情况,不妨默念三遍这个成语,保准能打开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