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tài bú bù wán
成语解释:指玉既经雕琢,就失去了天然的形态。旧时比喻读书人做了官,丧失了原来的志向。
成语出处:《战国策·齐策四》:“夫玉生于山,制则破焉。非弗富贵矣,然大璞不完。”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大璞不完
英文翻译:Endless
大:[dà]1.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2.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3.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大局。大众。4.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大高兴。5.年长,排行第一:老大。6.敬辞:大作。大名。大手笔。7.时间更远:大前年。8.〔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大概。大凡。[dài]1.〔大夫〕医生(“夫”读轻声)。2.〔大王〕戏曲、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王”读轻声)。[tài]1.古同“太”。2.古同“泰”。
璞:1.含玉的石头,也指没有琢磨的玉。2.姓。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完:1.全;完整:完好。体无完肤。覆巢无完卵。2.消耗尽;没有剩的:煤烧完了。信纸完了。3.完结:事情做完了。鱼离开水,生命就完了。4.完成:完工。完婚。这项工程什么时候才能完?5.交纳(赋税):完粮。完税。6.姓。
“大璞不完”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冷门,但它背后藏着一个有趣的哲学问题:一块天然玉石如果不经过任何雕琢,到底算不算完美?举个例子,朋友老张捡到一块形状奇特的石头,表面坑坑洼洼但纹路独特。有人劝他打磨成摆件,他却说:“大璞不完,我就爱它这原生态的野劲儿。”你看,他选择保留石头的天然瑕疵,反而让这件“作品”有了故事感。
有人可能会问:不加工的东西真的比精雕细琢的好吗?这让我想起小区里的百年老槐树。树干歪斜还留着雷劈的焦痕,但每到春天照样开满槐花。如果当初为了“美观”把它修剪成笔直的造型,反倒会失去这份顽强的生命力。就像留着雀斑的模特在时尚圈走红,现代人越来越懂得欣赏“不完美中的完美”。
职场里也藏着“大璞不完”的智慧。新同事小王汇报方案时从不用PPT模板,手绘的思维导图还带着涂改痕迹。起初大家觉得不专业,后来发现他的创意恰恰来自那些看似随意的线条。这让我想起日本金缮工艺——用金粉修补瓷器裂缝,缺陷反而成了最耀眼的装饰。
不过别误会,保持本色不等于拒绝成长。就像我家阳台的多肉植物,虽然不用像玫瑰那样精心修剪,但定期转盆防止长歪还是必要的。关键要在自然状态和适度调整之间找平衡点。最近看到有个茶品牌主打“非标准化茶叶”,每包茶叶形状不一却销量火爆,这或许就是当代版的“大璞不完”。
有个现象挺有意思:越是发达的城市,手工陶艺体验店越多。人们愿意花三小时捏个歪嘴陶杯,也不买流水线生产的完美瓷器。这种趋势似乎在说:带点瑕疵的真实,比千篇一律的完美更动人。下次当你纠结要不要给照片加滤镜时,或许可以试试保留那道真实的光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