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dà hóng dà lǜ
成语解释:谓颜色浓艳。
成语出处:老舍《新时代的旧悲剧》七:“各处都是新油饰的,大红大绿,象个乡下的新娘子,尽力打扮而怪难受的。”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指颜色浓艳
繁体字形:大紅大緑
英文翻译:gaudy and showy
大:[dà]1.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2.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3.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大局。大众。4.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大高兴。5.年长,排行第一:老大。6.敬辞:大作。大名。大手笔。7.时间更远:大前年。8.〔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大概。大凡。[dài]1.〔大夫〕医生(“夫”读轻声)。2.〔大王〕戏曲、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王”读轻声)。[tài]1.古同“太”。2.古同“泰”。
红:[hóng]1.像鲜血的颜色:红枣。红领巾。2.象征喜庆的红布:披红。挂红。3.象征顺利、成功或受人重视、欢迎:红运。开门红。满堂红。他唱戏唱红了。4.象征革命或政治觉悟高:红军。又红又专。5.红利:分红。6.姓。[gōng]见〖女红〗。
大:[dà]1.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2.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3.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大局。大众。4.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大高兴。5.年长,排行第一:老大。6.敬辞:大作。大名。大手笔。7.时间更远:大前年。8.〔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大概。大凡。[dài]1.〔大夫〕医生(“夫”读轻声)。2.〔大王〕戏曲、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王”读轻声)。[tài]1.古同“太”。2.古同“泰”。
绿:[lǜ]像草和树叶茂盛时的颜色,由蓝和黄混合而成:嫩绿。浓绿。桃红柳绿。青山绿水。[lù]义同“绿”(lǜ),用于“绿林、绿营、鸭绿江”等。
哎哟喂,您说这“大红大绿”吧,乍一听是不是感觉挺喜庆的?比如老张家的婚礼现场,红灯笼配绿绸子,那叫一个热闹!不过啊,这成语可不止字面意思那么简单。您猜它背后藏着啥门道?咱这就唠唠。
问题来了:大红大绿到底算褒义还是贬义? 举个栗子,王阿姨穿一身红棉袄配绿围巾出门买菜,街坊邻居嘴上夸“真精神”,转头却嘀咕“这搭配也太扎眼了”。您瞧,这成语就像块夹心饼干——表面看着热闹,内里可能藏着吐槽。说白了,用得合适是民俗风情,用过头了可就成了“土味审美”代名词啦!
您再琢磨琢磨:为啥传统艺术里常用这配色? 嘿,这得从老祖宗的智慧说起。杨柳青年画里那红鲤鱼配绿荷叶,敦煌壁画的朱砂配石绿,哪个不是惊艳千年的经典?人家讲究的是“万绿丛中一点红”的平衡感。反观现在有些网红打卡点,红墙硬要刷荧光绿,活像打翻颜料罐——您品,您细品,是不是差了点意思?
说到这儿,咱插句个人观点: 我小时候觉得大红大绿特俗气,后来看多了故宫的雕梁画栋,反而品出种野性的生命力。就像东北大花布,早年遭人嫌,如今在时尚圈翻身当网红——可见审美这事儿吧,关键还得看语境!
您再看现代设计圈,那些把红绿玩出高级感的大师,哪个不是偷偷用了“三七分”的诀窍?要么降低饱和度,要么用大面积留白中和。好比做菜,辣椒配青菜也得讲究火候不是?所以说啊,老祖宗留下的成语,换个角度琢磨,总能咂摸出新滋味!
最后提一嘴,下次看见红配绿别急着摇头。想想婚庆店门口的对联,再想想圣诞节橱窗的装饰——用对了地方,那就是人间烟火气;用错了场合,可不就成车祸现场了嘛!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