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ài
  • píng
  • xià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tài píng wú xiàng

成语解释:谓太平盛世并无一定标志。《资治通鉴·唐文宗太和六年》:“会上御延英,谓宰相曰:‘天下何时当太平,卿等亦有意于此乎?’僧孺对曰:‘太平无象。今四夷不至交侵,百姓不至流散,虽非至理,亦谓小康。陛下若别求太平,非臣等所及。’”后以“太平无象”讽刺反动统治者粉饰

成语出处:《资治通鉴·唐文宗太和六年》:“会上御延英,谓宰相曰:‘天下何时当太平,卿等亦有意于此乎?’僧孺对曰:‘太平无象。今四夷不至交侵,百姓不至流散,虽非至理,亦谓小康。陛下若别求太平,非臣等所及。’”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多用于讽刺

繁体字形:太平無象

英文翻译:the world is at peace

太平无象的意思

太:1.高;大:太空。太学。太湖。2.极;最:太古。3.身份最高或辈分更高的:太老伯。太老师(老师的父亲或父亲的老师)。太夫人(尊称别人的母亲)。4.a)表示程度过分(可用于肯定和否定):水太热,烫手。人太多了,会客室里坐不开。他太不谦虚了。b)表示程度极高(用于赞叹,只限于肯定):这办法太好了。这建筑太伟大了。c)很(用于否定,含委婉语气):不太好。不太满意。5.姓。

平:1.表面没有高低凹凸,不倾斜:平坦。马路很平。把纸铺平了。2.使平:平了三亩地。把沟平了种庄稼。3.两相比较没有高低、先后;不相上下:平辈。平列。平局。平起平坐。这场球赛双方打平了。4.达到相同的高度:平槽。平了世界记录。5.平均;公平:平分。持平之论。6.安定:风平浪静。心平气和。7.用武力镇压;平定:平叛。平乱。8.抑止(怒气):你先把气平下去再说。9.经常的;普通的:平时。平淡。10.姓。

无:[wú]1.没有(跟“有”相对):从无到有。无产阶级。有则改之,无则加勉。2.不:无论。无须。3.不论:事无大小,都有人负责。4.同“”。5.姓。[mó]见【南无】。

象:1.哺乳动物,是陆地上现存最大的动物,耳朵大,鼻子长圆筒形,能蜷曲,多有一对长大的门牙伸出口外,全身的毛很稀疏,皮很厚,吃嫩叶和野菜等。生活于我国云南南部、印度、非洲等热带地方。有的可驯养来驮运货物。2.(Xiàng)姓。3.形状;样子:景象。天象。气象。印象。万象更新。4.仿效;模拟:象形。象声。

成语评论

太平无象”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玄乎,但它到底想表达什么呢?字面意思是“太平盛世没有固定的形态”,但深层含义其实更耐人寻味。咱们先拆开来看:太平,就是社会安定;无象,可以理解为没有刻意的标准或形式。合在一起,或许在说“真正的太平不需要刻意彰显”——就像好天气不用天天挂彩虹,幸福生活也不必非要锣鼓喧天。

举个例子吧。比如历史上某个朝代,百姓能吃饱穿暖、邻里和睦,官府不折腾人,这就是太平。这时候若有人非要搞个大排场,立块“太平盛世”的碑,反而显得多余。就像你问一个健康的人:“你身体好吗?”他可能笑着回:“没啥特别感觉啊。”——没感觉,反而是最好的状态。

那为什么古人要强调“无象”呢?或许在提醒我们:追求表面的繁荣指标,不如关注真实的生活质量。就像现在有些地方为了“文明城市”称号,突击清理小摊贩,结果百姓买早餐都不方便。这种“有象”的太平,倒不如菜市场熙熙攘攘、烟火气十足的“无象”更实在。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没有标准,怎么判断是不是太平?”其实成语本身就在回答这个问题——真正的太平是自然流露的状态,就像春天的草地不需要挂牌子写“我在生长”。比如社区里老人能安心遛弯、孩子放学路上不用家长接送、小店老板和顾客聊着家常做生意,这些日常细节比GDP数字更能说明问题。

个人觉得,这个成语在当今尤其值得琢磨。我们总在追逐各种“象”:升学率、房价、KPI……但或许真正的进步,是让每个人在不被定义的状态下活得舒展。就像好的空气看不见摸不着,但你知道它就在那里。下次看到街角下棋的大爷、广场上跳舞的阿姨,说不定那就是“太平无象”的生动注解。

话说回来,这种理念也不是叫人躺平。它更像一种提醒:别被形式绑架,多看看生活本身。毕竟,真正的太平,从来不需要靠勋章来证明。就像古人说的:“治大国若烹小鲜”——火候到了,滋味自然来。